我校《中西医急症学》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广州中医药大学,艺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6-21 10:12:34 文/沈静宜 图/戴萍

关注

根据2021年6月10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公布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教高函〔2021〕7号),我校副校长张忠德作为课程负责人的《中西医急症学》被确定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陶兰亭、李志尚、谭展鹏、郑丹文、吴薇、李芳、丁邦晗老师成功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的称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一起来了解《中西医急症学》这门课吧!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急症学》是我校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广东省精品课程(2004年)和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3年),该课程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首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进行课程思政学习培训和集体教研,力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的全教学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广州中医药大学

张忠德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省级中西医急症教学团队、省级中医传染病教学团队负责人,从事中医急诊教学32年,潜心教书育人,创新性地把“急救思路引导教学法”、“跨学科并行式PBL教学模式”应用在急诊教学中,带领教学团队积极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培训,邀请专家交流经验,提高思政授课水平。在湖北、河北、云南一线抗击新冠疫情仍坚持急诊教学,通过张教授及课程团队多次抗疫的亲身经历,将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融入课程思政之中,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课程建设方向

《中西医急症学》课程坚持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涵,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注入思政元素,深入挖掘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中的人文资源,培养具备中医急症专业特点的“守正创新、甘于奉献、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中西医结合急症人才。

课程建设重点

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加强经验总结与推广,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建设教学团队,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育人能力。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改革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评价中,打造中西医急诊特色的课程思政经验,全面支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建设和高层次急诊人才培养。

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主要为培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的实际工作,具有较高人文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中西医结合专门人才服务。本课程坚持“两性一度”一流课程教学理念,“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升现代中医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建立 “课程思政、急救思维、急救技能”全方位融合的育人模式。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通过线下资源、线上资源、实践教学资源、课程考核评价等结合思政元素进行同步设计,以急、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知识及技能为基础,从“人文-科学-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科学态度、奉献精神、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思政建设体系中去。在课堂与实践教学中运用情景体验、翻转课堂、案例剖析、讨论学习等方式将思政元素贯穿到专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去。

广州中医药大学

课程将专业知识、思政教育、“互联网+”高度融合,结合急诊医生抗击新冠疫情、推广“黄金4分钟”急救圈等案例以及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国家战略,设计中西医急症学课程思政教学切入点;建设理论课程视频36个,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技能课程视频16 个,在中西医急症学PBL案例中融入思政德育要素,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当中。

推荐阅读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来源|教务处

执行编辑|李佳妮

责任编辑|谢文山

审核|孟 楠

审定|郑维群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广东本科院校-广州中医药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广州中医药大学-我校《中西医急症学》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