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热和谐共生
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表面
是我们的生命之源
保护海洋生态
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世界海洋日
让我们一起走进南科
了解守护深蓝的那些事
PART.1
科研在路上
探索海洋奥秘 保护海洋生态
对于海洋,我们总认为她是自净能力很强的生态系统,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海洋的生态环境受到重创,海洋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南科海洋人逐梦深蓝,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领域贡献了南科智慧。
林间团队自主研发新型智能水下机器人系统
海洋垃圾是危害海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杀手。海洋系林间团队创新智能无人化“环卫水下机器人-母船-无人机”三机一体环保系统是首套自主创新研发的“三机一体”环保系统。
该套系统由水下机器人、无人母船、无人机组成,主要应用于环保应急监测和防灾减灾等领域,解决河流、港口、近海等水面污染-水中悬浮-水底沉降的监测、排查与清理难题,尤其能用于核电站、污水排放口、高危、高温等极端恶劣环境,并在应急突发环境事件中起重要作用。
无人机载海洋大气环境一体化遥感平台
大气污染物可随气团远距离输送至海洋上空,以干沉降和湿沉降的方式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李莹团队研发的高集成化无人机载海洋大气环境遥感平台为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 (例如:沿海大气污染物,河口水色,海洋垃圾等)提供了更有效的科技手段。结合卫星遥感和数值模拟等手段,该研发平台采集的实时数据可以用于人为排放源(例如:环保烟花)和海洋排放(例如:海洋排放卤素)对沿海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报预警研究。
MICP 钝化重金属机制可视化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高浓度重金属废水沿地表径流排放到沿海水域造成海水及海洋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技术可钝化重金属,修复重金属污染海水及沉积物。
海洋系王誉泽团队采用微流技术研究MICP钝化重金属的微观机制,并从不同尺度研究MICP的重金属钝化效果,推进该技术从机理走向应用。
无人机阵列东澳岛海水取样
近海区域有着丰富的资源,随之带来的是密集的人口和生产,近岸海水及底质被严重污染,海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为此,张传伦团队研发了无人机阵列智能原位观测和海水取样系统(EMC50),以其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操作简单、起降不受场地限制等优势,在我国近海区域生态环境海水原位监测和海水取样的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World
Ocean
Day
我国是世界上受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益突出的海洋灾害风险威胁着沿海地区与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系自建系以来,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研究,在海洋地震台网监测、海洋磁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进展,为沿海开展海洋灾害应急疏散和防御提供了科学依据。
杨挺团队自主研发的分体式宽频带海底地震仪(OBS)“磐鲲”解决了海底地震观测领域的卡脖子技术。
刘青松团队研发成功的远洋垂起固定翼无人机磁测系统,全面提升海洋磁测模式,入选2019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
OBS实验室牵头申报的深圳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将建海底资源勘探与地震观测设备共享服务平台。
Jason P. Morgan合作团队在《自然》发文揭示转换断层处海洋地壳增生新机制。
PART.2
科普在行动
深耕海洋科普 播撒科学种子
“为什么研究海洋?海洋空间怎么用?海底开采后环境如何保护?”
这些关于海洋的问题,老师们都会给你答案。海洋系教授们时常走出南科大,走进科普讲堂,为中小学生们讲解蓝色海洋,一起拥抱蓝色梦想。
青年教师走进中小学生科普课堂
点亮青少年海洋科技梦想
由海洋系刘青松老师联合主笔的《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科普丛书在2020年9月19日全国科普日正式出版,该科普书籍先后入选2020年度优秀畅销书排行榜科技生活分榜、广东省中小学“暑假读一本好书”推荐书刊。
《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新书发布现场
(右三:刘青松)
海洋系的教师们在科研之余,积极面向公众传播科学思想、普及海洋学科知识、提升公众尤其是学生的海洋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DFC与深圳“潜爱大鹏”公益组织合作开展潮间带环保公益活动
PART.3
科创在探索
创新海洋教育 强化使命担当
守护蔚蓝海洋,人才是关键。
海洋系不断探索学生多样化成才途径,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知行合一的海洋人才。
2020年海洋科学与工程系与致仁书院合作,开展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PBL科学技术创新体验营,做到学术严谨、可参与度高,并对标国际知名高校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决策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批判性反思能力以及合作共赢的能力。
PBL科学技术创新体验营开营仪式合影
海洋系还积极组织学生申请和参与各类参观活动、科技创新项目和科技创新类竞赛。寓教于乐,让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近海洋,提升技能,深刻体会海洋的发展和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届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二等奖
第二届国际大学生混凝土龙舟邀请赛三等奖
基于无人机采水系统的大湾区古菌MGⅠ与藻类群落关系研究(大创(国家级))
复杂环流系统控制下的泰国湾水龄及水体滞留时间研究(大创(校级))
基于退役风机叶片的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结构设计(2020年研究生创新实践基金项目)
2021年世界海洋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浩瀚的海洋为我们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类资源。欢迎加入南科海洋人,我们一起守护,让蔚蓝星球更加清澈美好!
文末小福利
你喜欢大海吗?
你曾经为保护海洋的有过什么行动呢?
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故事
点赞前二十的故事将会获得
定制316不锈钢环保吸管
活动截止至2021年6月9日24:00
兑奖时间:2021年6月10日上午9:00-12:00
兑换地址:行政楼321
拯救更多海洋生物从一根吸管开始
--- 南方科技大学 ---
新媒体中心
来源:南科大海洋系
编辑:颜莎
值班编辑:杨奂彦
责任编辑:朱增光
欢迎投稿、建议:
weixin@sustech.edu.cn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