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知识点

高中语文,艺考

高中语文

2023-4-01 10:24:05 文/吴天翊 图/黄诗琪

关注

故都的秋一、作者简介

故都的秋知识点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后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 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薄奠》《出奔》《茫茫夜》等。

二、背景介绍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三、重点字词

落蕊(ruǐ) 细腻(nì) 柘树(zhè) 椽子(chuán)

着凉(zháo) 颓废(tuí) 鲈鱼(lú) 譬如(pì)

驯养(xùn) 萧索(xiāo) 混沌(dùn) 廿四桥(niàn)

(1)混混沌沌: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2)一椽破屋:一椽破屋:一间破旧的屋子。

(3)一叶知秋: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4)不能自已:不能自已: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四、课文理解

1、主题思想

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 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寂寞。”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

2、文章结构

故都的秋知识点

3、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用中国古典诗词融情于景、以景显情的手法,创造意象真切典型、情味含蓄隽永的韵味。

(2)虚实相生。用中国古典诗词以虚衬实、运虛入实的手法,在正面写景抒情之外,运用侧面烘托、对比联想、议论深化的表现手法开拓或升华意境的思想情感内涵。

(3)此外,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似淡实腴,修辞自然而讲究。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高考-高考信息资源-高考号-高中语文-故都的秋知识点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