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2014年广西南宁高考作文预测是零二七高考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好好感受,勤于思考,多读多练,从中吸取精华。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 2008年9月5日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其实,不仅是干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一些东西时常怀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使我们内心充盈、宁静,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节制,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请以“常怀敬畏之心”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点击查看:2014年各省高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欣赏
二、审题思路
(1)材料的审读
这次作文采用“材料+标题”的形式。标题作文可以不用原作文材料,但原材料对作文的主题内容、对象范围及导写等都有着重要的提示,因此考生务必仔细审读。从本则材料看,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以下信息:①内容。“要常怀敬畏之心”。②敬畏对象:“历史、百姓、人生……”;主体:“干部”、“每个人”。③敬畏的结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内心充盈、宁静,兵灾行为上有所戒惧和节制”。④意义:“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2)作文题意的理解
心:思想,意念,感情。
“敬畏”意思是“又敬重又畏惧”,严肃对待,不随意;“敬畏”给人最大的误导是一个“怕”字,让人生出畏惧心来。如此也就失去了“敬畏”一词的内在意蕴。这里,“敬”,是一种心理态度。有一个成语“敬若神明”,可以让人体会到“敬”字中举过头顶之态以示 “虔诚”的含意。举过头顶,说明所敬之事的高大和重要。“畏”,惧,可以引申出“谨慎”的含意,小心翼翼的样子,重视而不敢有丝毫怠慢。《中华大字典》对“畏”的解释有两个义项:①敬也;②服也。由此可感,“敬畏”一词是事物在心理上的重要程度,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敬,重,而生虔诚心;畏,重,而生诚恳,谨慎待之,不敢有丝毫懈怠。“敬畏”——敬重并非常真诚,非常认真地对待。比如“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事业”、“敬畏诺言”……
“怀”:怀有,保持,存在;“常”:经常,不是一时。
三、立意角度参考
敬畏则有诚,以养厚重与博大。大到国事,小到生活细微,无敬畏心则会流于随意而虚浮无力,难有成就。
国家不能敬畏人民,则会草菅人命而失民心;企业不能敬畏顾客,则会不择手段,疏于为顾客负责而损害顾客利益,失去顾客信任。敬畏心——真诚心,真爱心,对教育没有敬畏心,则无视生命发展规律而误人子弟;对自然没有敬畏心,则无视万物和谐而残酷践踏;对工作没有敬畏心,则无视责任而轻慢应付,难有建树;对生命没有敬畏心,则无视生命健康,不以生命为珍贵,任欲损之,惰而不知养护,以至失神丢魄。敬畏心,让人认真于人事,对人对事,不知敬畏,则无诚无信无孝无义无忠,轻率信诺却难忠于信诺竭诚于他人之事,没有责任心,让人难以放心交付大事。这样的人终因失信而为人弃之。
敬畏心不是谨小慎微,而是诚于人事,尊重而认真,有责任心。凡事怀一份敬畏心,则生命因为有诚而厚重,得天地人和而坦然行走在世界而无害,温润自得,受人尊敬。
【优秀例文】
常怀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是对世间事物心怀尊重的态度,以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规范自己、引导自己的行为,使自我心灵宁静、满足,同时也使世界逐渐失去丑陋得一面。
在这注重物质与消费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常怀敬畏之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常怀敬畏之心,就要始终地敬畏自然。
在社会文明不发达的的过去,我们用“天人合一”的观念看待自然。这是一种敬畏的心理,于是我们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是,如今,当我们忽视自然规律,不停向自然索求更多,排放更多时我们可有想过,这种漠视自然的态度会让我们自吃恶果吗?还记得因砍伐红树林而减弱了自然对人们的保护作用而使苏门答腊的大海啸酿成逾十万人的死亡的惨痛教训吗?
因此,我们面对自然时要时刻抱着敬畏之心,节制自己的生产、生活的行为与欲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常怀敬畏之心,还要始终地尊重生命。
特蕾莎修女对贫苦人们的爱就是处于她对生命的尊重,哪怕这个生命如此卑微。她曾把一个濒临死亡的老人带回救护所,他躺在床上,紧紧地握住修女的手,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如今我活得像个人,谢谢你!”尊重人的生命,视他人与自我生命平等,看到每个人的价值与尊严,而不因他的种族、财富、地位、学识等而鄙视他、漠视他。特蕾莎修女用敬畏生命的准则使自己成为“上帝的沉思者”,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这个准则,用“用伟大的爱做小小的事”的理念唤起全世界的良知。这就是常怀敬畏之心的最高体现了。
因此,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每一个生命,平等地关爱自己、关爱他人。
常怀敬畏之心,还应该对文化有一种敬畏的态度。
季羡林回忆自己的梵文老师西克先生时,说他虽然年过八十,但仍然认真地指导他唯一的学生,并把传承自己毕生之学给一个异国学生看作他余生神圣的使命。我想,这就是一个真正学者的态度:负责任地研究、谨慎地传承。这与当今一些对传统文化毫不怀抱敬畏态度,戏说历史的“学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此,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知识与学问、文化与传统,这也是学问的生命所在。
无论是对自然、对生命,还是对知识,我们都要常怀敬畏的心理,不要纵容自己逾越那条道德准线,让自己的行为始终与起码的道德操守、人的良知相一致。否则,我们不仅背叛了自己,也造成世界的混乱、无序。
人啊,还是要常怀敬畏之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才能使自己的内在与外在和谐,使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
【评分】22+22+9=53
【点评】这篇文章最大的优点在于紧扣题目行文,切合题意。本次作文中,绝大多数考生知道要写“敬畏或敬畏之心”,但大多数考生只笼统提到了“常怀敬畏之心”,不知道怎样在选例和用例上突出“常怀”二字。而本文在“常”字上动了脑筋,在选例、用例、“点例”上突出“常怀”二字,使文章在众多并列式结构议论文中脱颖而出。
★2014官方QQ交流群将发布最新高考信息,请考生及家长及时关注!点击加入!
关注官方微信,高考重要信息一个都不落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