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动画学院2014年艺术类招生简章(4)

吉林高考招生简章,艺考

吉林高考招生简章

2014-5-13 15:51:06 文/周晨轩

关注

学科、专业体系

专业建设格局:

学院始终围绕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对创新人才需求,不断完善学科、专业体系,成立动漫、游戏与数字媒体、设计、广告、传媒、影视戏剧、文化产业管理七个分院,设置21个本科专业,不断深化分院间、专业间的优势互补、交叉互动及融合渗透的专业建设格局。

外籍专家工作室

学院先后邀请了来自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丹麦、比利时、乌克兰、哥伦比亚等9个国家的多位国际动画专家来院组建国际专家动画工作室,联合我院师生共同创作完成多部品质卓越的精品动画短片。如《小鸡想飞》、《柏树山上的风》、《猫和老鼠谁将被埋葬》等10余部动画作品,这些作品分别在日本广岛电影节、俄罗斯“苏兹达尔”电影节、西班牙国际动漫节、中国的“美猴奖”、“白玉兰奖”、“金海豚奖”、“金熊猫奖”等众多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斩获大奖。学院在取得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同时,培养了大批专业素养突出,实践能力强的创作型精英人才。

动漫分院

动漫分院实施了以教学为主导,技术创新为支撑,产业为导向的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以专业教学实训室、模拟创作实训室、产业项目实训室等艺术类型、动画流程、技术手段齐全的教学实训中心为载体的教学平台;以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现代动画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动画研究院、动画文学研究所为载体的科研平台;以吉林禹硕动漫游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66家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支撑的产业平台。2004年学院被评为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2005年被评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2010年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基地。

动画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熟悉动画市场营销及企业管理,具备动画创作的基本知识和创作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前期策划,动画作品创作、动画企业管理、动画衍生品推广、动画技术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中外动画史、动画造型基础、动画策划、动画剧本写作、叙事动画、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原理、原画技法、角色表演、动画导演、动画视听语言、计算机二维动画基础、三维动画基础等必修课程等。

人才培养优势

确立了“明确一个导向、加强两个基础、培养三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纵向层次化、横向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以教学为主导、科研为支撑、产业为导向的‘学研产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特色。

纵向层次化:指一年级为造型基础课,二年级为专业基础课,三年级为专业模块课,四年级为产业实践课。

横向模块化:即根据产业流程和行业需求设置课程模块。学生大三开始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可以选修不同的专业模块,分别进入相应的教学型工作室、研发型工作室、产业公司、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市场对接平台,实施因材施教,为毕业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绘画专业(漫画、商业绘画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中国画、油画、绘画创作和漫画创作与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专业艺术领域相关文化企业、设计出版领域和各类教学单位从事绘画创作、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漫画角色设计、漫画数字绘画、漫画手绘技法、漫画脚本及分镜头技巧、多格漫画与连环画创作与表现等。

工笔白描、工笔人物、素描人体写生、写意人物、古代壁画临摹、当代水墨表现等。

油画静物、油画风景、油画人体、油画人物、古典油画材料与技法、当代油画技法、油画命题创作等。

人才培养优势

本专业构建了以注重绘画基本技能培养为基础,以漫画方向和商业绘画方向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教学中注重漫画艺术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融合,注重将传统绘画(油画和国画)与当代新媒体、新产业中绘画商品化与产业化应用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工作室和研究院等教学实践平台,加强学生创意思维与动手能力培养,实现与市场、产业链发展需求的紧密对接。

游戏与数字媒体分院

游戏与数字媒体分院建院以来,一直倡导“以教学为主导,以科研为支撑,以产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吉林禹硕动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与网易游戏、上海巨人、搜狐畅游、大连金山、苏州蜗牛等国内多家知名游戏公司建立就业实习实训基地,搭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平台,形成了融教学、科研、产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未来,游戏与数字媒体分院将进一步立足于中国数字媒体行业蓬勃发展的需求,用国际化视野,大力推行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发挥大学对人类文化传承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努力将分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数字媒体人才培养基地。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动画技术、游戏开发技术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开发、游戏设计与开发、动画插件开发的能力和技术,能够在游戏行业、信息技术行业、数字媒体与视觉可视化行业从事程序设计、技术研发、测试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java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网页平台技术应用、移动平台技术应用、引擎技术应用、动画技术应用、游戏设计等。

人才培养优势

构建了一个导向、四个结合、三个加强的“学研产”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导向:以“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跟踪市场”为导向;

四个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室授课与实训中心实景教学相结合、跨专业合作与产业实践相结合;

三个加强:加强课程教学实践、加强模拟创作实践、加强产业创作实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游戏视觉艺术、虚拟现实艺术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游戏设计、游戏美术制作、虚拟现实应用开发方面的理论知识,有较高审美和艺术修养,能熟练掌握游戏和虚拟现实应用的设计、制作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游艺及游戏开发公司、网络游戏开发公司、网页游戏开发公司、手机及移动平台、游戏开发公司等从事游戏美术设计与制作、游戏策划与开发、团队项目管理,以及在游戏相关教育行业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数字游戏概论、三维软件技术、用户界面设计、游戏引擎应用技术、游戏三维场景制作技术、游戏场景设计、游戏角色设计、游戏三维角色制作技术、虚拟现实制作技术、虚拟现实应用技术等。

人才培养优势

明确以文化产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行业综合能力。

纵向层次化,即本科3+1模式。一年级为造型基础课,二年级为专业基础课,三年级为专业模块课,四年级为产业实践课。

横向模块化,即根据产业流程和行业需求设置课程模块。设定游戏场景设计、游戏角色设计等选修课程模块。学生第五学期开始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可以选修不同的工作模块,分别进入相应的教学实训室、研究室或禹硕公司产业工作室等进入研发创作阶段。瞄准人才市场需求,实施因材施教,为毕业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艺术与科技专业(展示艺术与科技、交互艺术与科技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展示艺术与科技、交互艺术与科技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较高审美和艺术修养,能熟练掌握展示、交互设计及互动媒体制作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展示展览公司、互动多媒体开发公司、网络科技公司、手机移动平台开发公司等从事展示空间概念设计、展示多媒体设计、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应用游戏设计开发、网络动画设计制作、UI设计制作与团队项目管理工作,以及在艺术与科技相关教育行业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展示艺术与科技方向:基础制图、ActionScript程序、设计创意思维方法、展示电气设计、展示多媒体设计、展示多媒体技术、展示空间设计、展具设计等。

交互艺术与科技方向:ActionScript程序、用户交互界面设计、网络服务器技术、网页设计、C#程序基础、应用程序设计、Andriod平台技术基础等。

人才培养优势

实现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融合、造型基础和设计基础的融合、视觉艺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空间艺术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纵向层次化,即本科3+1模式。指一年级为专业基础课,二年级为专业方向课,三年级为专业模块课,四年级为产业实践课。

横向模块化,即根据产业流程和行业需求设置课程模块,设定展示多媒体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互联网交互设计、富媒体交互设计等选修课程模块。学生大三开始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可以选修不同的工作模块,分别进入相应的教学实训室、研究室或产业工作室等进入研发创作阶段。瞄准人才市场,实施因材施教,为毕业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设计分院

设计分院建院以来,在学、研、产一体化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在学科建设上的办学规律和办学特色,做到教学模式国际化、教学与企业对接一体化、设计产品多媒体技术化。在形成自己办学特色的同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创新教育模式。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产品研发能力提供保障。设计分院相继与省内外60余处科研院所、设计公司、产品开发、实习工厂等建立了立体交叉的、专业面广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并逐步把设计学科发展成办学层次高、专业结构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办学特色鲜明的设计艺术类权威分院典范。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高考-吉林高考-吉林高考招生简章-吉林动画学院2014年艺术类招生简章(4)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