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2014年报考指南(14)

北京高考最新信息,艺考

北京高考最新信息

2014-4-18 15:29:02 文/阎泽天

关注

学校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市属高校,划转以后,不仅得到北京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而且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一贯的支持。为了培养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和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需要的更多高素质人才,北京市政府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6 年签署了《共建北京印刷学院的协议》,协议约定:北京印刷学院作为北京市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出版人才培养的基地,协议双方要从学校软硬件、学科专业、实验室等方面的建设以及改革发展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署共建”不仅为学校赢得了北京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的地方支持,而且赢得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以及各地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协会、企业等的行业支持,地方和行业的双重支持对学校的发展、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等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资源优势。绿色印刷包装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学校是北京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艺术人才培训中心”的依托单位,学校的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中关村科学城首批建设项目之一。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涵盖了绿色印刷包装较完整的产业链。现有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实验室、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室、印刷装备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等四个市级重点科研机构,信号与信息处理、印刷技术、印刷机械和与天津大学共建的印刷电子研究中心等四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是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体系成员单位。在绿色制版技术、绿色油墨、绿色印刷装备与工艺、绿色包装材料、绿色物流技术等方面,已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在信息记录材料及技术、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环保型功能包装材料、印刷电子技术、印刷图文处理技术及色彩管理、印刷机动态设计与测试、印刷机典型机构特性研究、数字水印与版权保护、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期刊研究、版权贸易研究、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创意文化产业研究、印刷史出版史等研究领域和方向上已形成较强的研究力量和研究基础。
“校地企”联合培养人才取得了明显收效
学校以“校地企活动周”为平台,积极挖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管辖的行业优势资源,驻地大兴区辖区内的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包装产业园等的地方优势资源,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资源等,开展“校地企”联合培养人才方面的探索,形成了“雅图仕定向培养”,“佳信达职业经理人”,“金光就业见习”等一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项目,搭建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平台,每年有300 余名同学参与各类项目的锻炼。通过开展“校地企”联合培养人才,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解决了“培养—就业”之间脱节的问题,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参与项目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在参与的过程中就解决了就业。
校园文化
北京印刷学院作为植根于印刷出版等文化领域的特色院校,一方面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而特色也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另一方面,学校作为传承千年中华文明、开启数字时代新媒体产业的高等教育场所,具有浓厚的文化性,多年来的办学实践,汇聚了学校鲜明的办学传统。
1.科技学术活动。“大学生科技节”是学校科技学术活动的重心,自2003 年起,由学校团委组织,面向全体在校生,围绕科技创新、科普宣传和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等开展一系列活动,每年4 月下旬启动,历时1 个月,包括展演展示类、竞赛评选类、报告座谈类、主题实践类等。通过我校大学科技园和“YBC( 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北京印刷学院服务站”平台的搭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学校每年设立30 万元“大学生研究计划基金”,用于支持学生课外科研项目,每年支持400 余人次200 余个项目,通过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印院大讲坛”、“名人名家进校园”是学校科技学术活动的另一重心,每月一期,邀请专家学者、企业领导、知名校友等到学校举办讲座,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近三年来,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家、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达400 余人次。
2.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学校形成了校园文化“五个一工程”的格局(即每半年1 个主题节、每半年1 场高水平演出、每季度1 项比赛、每月1 场高水平讲座、每周1 次社团活动)。“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作为文化艺术活动的重心,每年举办一次,10 月初启动,11 月中旬结束,历时1 个半月,面向全体在校生,围绕艺术展演、艺术知识普及、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提升等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艺术竞赛类、艺术展示类、报告讲座类、主题实践类等活动。
3.实践教育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假期集中实践活动和日常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每年采取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即由学生申报社会实践项目,学院审批,给予资金支持,全程进行跟踪、督导。学校每年提供约20万左右的资金支持,组织1000 余人次上百支团队赴全国各地开展“走向企业,与行业同行”、“寻访校友足迹,寻找人生坐标”等主题实践活动。围绕每年的重大主题,学校还开展了许多志愿服务活动,如国庆60 周年群众联欢志愿服务活动、世界包装大会志愿服务活动、园博会志愿服务、国际印刷技术展服务等。日常则重点开展社区服务、义务支教、环境保护、爱心助残、公益宣传等实践活动。近三年,有20 多支实践团队被评为“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30 多篇社会实践成果被评委“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学校连续9 年荣获“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
4.思想教育活动。学校按照“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的原则,先后成立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等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服务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勤工助学等方面的服务;打造了“与青年导师共青春”、“青春榜样主题宣讲会”、“5·25 心理文化节”、“印刷人生”、“学生党支部建设论坛”、“校友讲坛”、“红帆”等一批品牌活动,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编辑出版了《路在脚下》、《心语阳光》、《我思我在》、《青春榜样》等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刊物,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和服务活动,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素质得到了提升,尤其是通过开展“入学心理普查、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行“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等,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校近年来没有因心理问题发生恶性事件。
5.学生组织活动。我校学生组织主要包括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全校性的学生组织有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广播台、大学生艺术团、团刊编辑部和以求真学会、求职学会、大学生志愿者协会为代表的32 个校级学生社团,另外各学院还有学生会、学生社团21 个,各类学生组织成员累计达4,500 余人次。学生组织作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逐步打造了“模拟招聘大赛”、“求真论坛”、“心理课堂”、“英语角”、“社团文化季”等品牌活动,涌现出了心理协会、求职协会、求真协会等一批“首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学生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其成员的综合能力。
6.学校有一批在首都高校、印刷行业有一定影响的校园媒体,如《北印青年》、《印迹》、《学生工作》、《北京印刷学院报》等平面媒体,“数字印院”和“InRadio”等网络媒体、有声媒体,其运做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来具体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舞台。近三年,学生在“国际莫比斯大奖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首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国际、国家、市级等赛事中获奖60 余项。
 
助学体系
学校构建了“奖、勤、助、补、免”的助学体系,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每一位学生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1.开辟“绿色通道”。学校在新生报到现场设立“绿色通道”,现场为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的新生办理入学相关手续。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需提供的材料包括:村、乡两级政府开具的贫困证明、本人对家庭经济状况的说明、《北京印刷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北京印刷学院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2.开展“勤工助学”。学校通过开拓校内勤工助学岗位,鼓励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每年提供部分勤工助学固定岗位,使参加学生能满足生活需求。另外,每年可提供部分勤工助学临时岗位,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活动,获得相应报酬。
3.办理“助学贷款”。学校积极协助银行为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在学校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国家助学贷款限额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 元,在校期间由国家全部贴息,贷款毕业生毕业后按季度偿还贷款利息,合同期限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
4.实行“学费减免”。学校按照国家规定从学费收入中提取足额比例的经费,用于经济特别困难学费减免。学费减免的标准分全免、半免、免三分之一,新生除孤儿外原则上不予减免。
5.发放临时特困补助。临时特困补助分为入学补助、突发事件补助、春节交通补助等。补助金额300-2000元不等。
6.发放“奖学金”。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北京印刷学院校级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等。国家奖学金为每人每年8000 元,国家励志奖学金为每人每年5000 元,北京印刷学院校级奖学金为每人每年1000-5000 元。企业奖学金每人每年1000-12000元。
7.发放北京市国家助学金。北京市国家助学金分为两等,一等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月450元。二等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月230 元。北京市国家助学金按照10个月发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均可申请。
     8.其他资助。学校积极落实北京市资助中心下拨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费伙食补贴,饮用水、洗澡、电话补贴,同时积极完成基金会对学生的各项资助。
 
 
国际合作
顺应教育国际化趋势,服务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学校积极拓展从教学到科研、从师生互访到联合培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对外交流与合作,已经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而广泛的联系与交流,签订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本科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同授予学位的协议。
1.《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培养项目。我校本科生在学校修读1 年成绩合格,可在项目中的24 所美国公立大学中申请一所继续学习2 年,然后返回我校学习第4 年课程,成绩合格,获两所大学的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修读1 年成绩合格,可申请项目中10 所美国公立大学的一所修读2 至3 个学期课程,然后返回我校完成毕业论文,成绩合格,获两所大学硕士学位。
2. 英国爱丁堡龙比亚“2+2”、“3+1”、“4+1”联合培养项目。我校新闻出版学院本科生在学校修读2 年或3 年成绩合格后,可申请赴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继续学习1年或2 年,成绩合格,获两所大学学士学位。我校学生顺利完成本科学位,可以申请赴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就读相关专业的一年制硕士学位。
3. 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2+2”、“3+1”本科阶段联合培养项目。我校本科生在校修读2 年或3 年成绩合格后,可申请赴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继续学习1 年或2年,成绩合格,获两所大学的学士学位,并可优先攻读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硕士学位。
4. 爱尔兰特瑞里理工学院“2+2”、“3+1”、“专升本”联合培养项目。我校本科生在校修读2 年或3 年成绩合格后,可申请赴爱尔兰特瑞里理工学院继续学习1年或2 年,成绩合格,获两所大学的学士学位。我校注册大二或大三年级专科生,英语和专业水平合格,可推荐至爱尔兰特瑞里理工学院学习,成绩达到校方要求,可获得我校专科学历和爱尔兰特瑞里理工学院本科学位。
5.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2+2”“2+2+2”联合培养项目。校在读本科生在我校修读两年成绩合格,可申请赴堪培拉大学继续修读两年,成绩合格后获两所大学学士学位,并可继续在堪培拉大学学习2 年硕士课程,获硕士学位。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高考-北京高考-北京高考最新信息-北京印刷学院2014年报考指南(14)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