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怎么样_北京化工大学好吗

北京高考最新信息,艺考

北京高考最新信息

2013-11-09 15:13:38 文/卢悦

关注

【零二七高考网提供详细的北京化工大学概况,师资力量,就业情况等信息】

    北京化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 1958 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 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1958年7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签发中共中央文件[中发(58)574号],[1]同意化学工业部筹建北京化工学院,办[2]学宗旨是“培养尖端科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学校由此诞生。1960年成为全国64所重点院校之一,1994年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8年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学校由3个校区组成,东校区位于北京北三环东路,交通便利;西校区坐落于北京紫竹院公园西侧,环境优雅;北校区在昌平区内,临近著名的十三陵风景区,景色宜人。学校总体占地面积1070亩,建筑面积约636655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大楼、田径场、大学生活动中心和一批装备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室。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 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建校以来,北京化工大学已为国家输送了 10 万余名各类人才。
学校设有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12个学院。学校的学科专业已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涉及21个一级学科。学校现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含自主设置),104个硕士点,44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图书馆中外文书刊总藏量达217.3万册,电子图书藏量8692GB,并引进40余种国内外数据库,已成为以化学、化工、材料为特色的综合性馆藏文献库。

    学校聚集一大批致力于教书育人、科教兴国、探索真理的名师、学者。有教职工1868人,其中专任教师1139人,正、副教授650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7人。国家人事部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的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0人;国家级的教学名师5人,北京市的教学名师1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的获得者5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41人,北京市的科技新星计划入选者50人;正、副教授617人。优秀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不断涌现,现有的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的优秀教学团队10个,教育部 的“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的群体1个,国家的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另外,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内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聘请包括该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内的65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已经拥有化学、物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3个国家级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个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北京市级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级定点实习基地,3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育团队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7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5门。2009年,该校独立完成的教学成果《产学研相互促进建设大化工创新人才体系》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校是首批(2007年)获得教育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高校之一,已先后获得该计划项目160项。在全国、北京市大学生学科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首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世界华人平面设计大赛、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控制技能仿真挑战赛、全国ITAT教育工程大赛等竞赛中,该校有39人获得全国一等奖,147人获得全国二等奖,243人获得北京市特等和一、二等奖。尤其是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该校多次名列第一,并首获该赛事的最高奖——“高教社杯”。学校积极探索创建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如优秀生重点培养模式:经选拔被确认为优秀生的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享受优秀生奖学金。优秀生导师制:在导师指导下,优秀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学校特别注重从入学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入学新生可自愿参加综合性能力测试,成绩优异的新生可成为优秀生;高中阶段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省级赛区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的学科竞赛获奖学生,以及高考入学总成绩为该校在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最高分的理工类新生可免试推荐为优秀生候选对象。“4+3”本硕连读和“3+5”本硕博连读模式:经考核符合条件的本科生可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实行连读培养。主辅修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培养社会亟需的复合型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列为全校四项重点工作之一,举全校之力推进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12年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34%,研究生总体就业率为98.60%。

    学校注重开展国际间学术和文化教育交流,先后与英、美、法、德、澳、韩、日等80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学校已经与20多所国外院校开展了包括交换学生、联合培养、攻读学位、海外暑期学校、海外实习和参加国际会议及竞赛等在内的30多项学生海外学习项目,2012年学校派到海外学习的学生达到266名。学校招收从语言生到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的多层次化的留学生,2012年在校外国来华留学生363人次,其中学历生144人。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国际合作项目,如“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项目”、“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海外名师项目”等,正逐步引领该校科研团队走向世界。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科技经费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全校人均科研经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01年以来,学校已有22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大奖,拥有5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12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50302万元,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获专利授权336项,发表论文2111篇。

    学校十分注重开展国际间学术和文化教育交流,积极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英、德、法、日、俄罗斯、澳大利亚、爱尔兰、芬兰、乌克兰、加拿大、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68所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展实质性合作。杜邦公司、陶氏公司、巴斯夫公司、拜尔公司、罗纳普朗克公司10 余家国际的公司为在校学生提供奖学金。学校已经与 10 多所国外的院校开展了学生互换、出国攻读硕士生等项目,为在校学生提供了短期或长期出国留学机会, 2011年学校派到海外学习的学生达到百余名。学校招收的从语言生到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的多层次化的留学生,2011年在校外国来华的留学生312人。全日制本科生13957人,全日制研究生5631人(其中博士656人),高职生1149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6000余人,留学生363名;北京化工大学建校五十多年,为国家培养十多万名毕业生,报国人才遍布华夏大地。在这些人才之中,有的成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的成为了省、部委领导人;有的担当国家大型企业的管理者;更有大部分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科技、教育战线的栋梁和骨干。学校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更多的辉煌靠该们来创造。在 21 世纪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北京化工大学的全体师生将继续秉承 “ 宏德博学、化育天工 ” 的校训和 “ 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 ” 的化大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把北京化工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看北京化工大学招生网>>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高考-北京高考-北京高考最新信息-北京化工大学怎么样_北京化工大学好吗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