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每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高考作文题也或多或少反映了当今社会中的焦点和价值取向。王海鸰老师在研究高考作文题方面已有许多经验,2013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腾讯教育第一时间采访到她,请王海鸰老师分享她对于今年高考作文题的看法并逐一分析了各省的作文题目。
对于陕西的高考作文题《经验与勇气》,王老师提到考生在备考阶段见过的有关“无知者无畏”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这道题目对选择写议论文的考生而言可以有很多例子参考。同样,对写记叙文的考生而言,也比较容易结合个人经历。所以此题难度不大,但所反映出的价值观过于单一。
海南卷的作文题是有关同学间的人际关系的。这道题看似简单,但考生要写出新意并带有质感其实并不容易。王海鸰老师觉得此题由于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日后的高考作文合集中有关这个题目的文章或许社会价值更大一些。在学者们潜心研究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同时,青少年自己发出的声音则显得尤为珍贵。
《爱迪生如何看手机》是大众尤为关注的北京卷的作文题。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世界已经清楚的认识到移动终端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所以这个题目给予了考生很大的发挥空间。王老师说:“可以就手机本身出发写出手机的发展,也可写成幻想类小文。但与此同时,这样的题目对于那些对手机不了解的同学是否有失公允还值得探讨。”
除了陕西,海南和北京卷的作文题之外,王海鸰老师还对其它的作文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上海卷的《更重要的事》是非常开放的题目,考生发挥空间很大,角度很多,类同上海卷往年的风格。
四川是我国生活节奏相对缓慢的省,所以四川卷出现《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的作文题并不令人意外。现今社会价值观较为单一,对于“平衡生活”的呼吁很有现实意义,是王老师比较期待看到考生作文的题目。
江苏卷的题目是《探险者与蝴蝶》。相比于其他省市题目,此题角度较为新颖,从另一个侧面阐述了蝴蝶效应,因此哲学逻辑比较好的考生可能更容易发挥。
福建卷的“忧天”在题中给出了顾城的诗《忧天》,但题目要求却禁止写诗歌体,这一点比较令人遗憾。除此之外,考生如果找不到良好的切入点,这种看似发散的题目实则有较大的写作难度。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