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1994年,是全国处于深化改革的历史阶段。学院党委为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文件的精神,提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层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加强理论研究;加强教学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等若干措施。并提出了"育人是根本,教学是中心,改革是出路,管理是关键"的工作方针。
理论研究室、《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结合电影创作面临的电影市场的困境,多次吸收有关专家就电影创作如何适应电影市场的变化,学院教学如何适应电影创作的新形势等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的研讨;同时结合纪念老一代电影艺术家的艺术活动以及他们在各历史阶段对电影艺术创作的创新与探索精神的研讨,发表了一批有建树的论文,藉以开拓电影市场的变化对电影艺术创作和电影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在推进教学的深化改革中,建立了"影像工程"与"影视广告"两个新专业(本科)。为提高培育人才的质量层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作建立了跨校双学位学制班。从1994年开始并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计划。
教师队伍的层次有了显著变化,到1995年,在职的教授、副教授已占教师队伍总数的43%。继1991年首批获学院优秀教材奖的11本教材之后,1993、1994年又有16本教材获奖。学院电视剧部摄制的《跨越生命线》,青年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姗娘》、《黑骏马》及《红樱桃》等坚持主旋律的影片,受到观众的欢迎。
综合管理改革不断深化,1993年学院被广播电影电视部授予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随着一部分老龄干部、教师退居二线,一批中青年干部相继走上领导岗位,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1995年,在深入改革中,全院教职工提高了对培养人才的认识,提高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共识。在办学方面又开辟了新路,与中国摄影家学会合作办学,成立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在广播电影电视部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北京电影学院董事会的成立,更标志着中国的电影教育事业经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办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