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属于几本院校?
经常有考生和家长询问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到底怎么样,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解答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属于几本院校:高职高专
小编在下方还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关于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校简介信息,大家可以参考下: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国家公办、独立设置的中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国最大的熔岩堰塞湖--风景秀丽的镜泊湖畔北国名城牡丹江市区。校园建设布局有序,绿草如茵,环境优雅,素有“丹江第一园”的美誉。学院先后被评为市先进党组织、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省文明单位标兵、“花园式单位”、“三育人先进单位”、“龙江信得过名优院校”、“黑龙江学生和家长首选放心、满意学校”,并荣获“中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3月8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中国**林业职业院校。她的前身是以始建于1958年的原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牡丹江林业学校为主,将原牡丹江林业师范学校、牡丹江林业干部学校、牡丹江林业技工学校、东京城林业机电学校合并组建的,隶属于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是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花园式单位、三育人先进单位、中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一、牡丹江林业学校
1958年牡丹江林业学校创建
1958年合江林学院、松花江林业学校并入牡丹江林业学校
1962年黑龙江林学院、伊春林业学校、东北林学院(大专部)并入牡丹江林业学校
1958年伊春林业学校创建
牡丹江林业学校更名为东北林业总局牡丹江林业学校
东北林业总局牡丹江林业学校更名为林业部牡丹江林业学校
1971年牡丹江林业师范学校创建(合署)
林业部牡丹江林业学校更名为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学校
二、牡丹江林业师范学校
1973年牡丹江林业师范学校独立办学
三、东京城林业机电学校
1958年东京城林业局技工学校创建
东京城林业局技工学校更名为牡丹江林业技工学校
牡丹江林业技工学校更名为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技工学校
1996年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技工学校更名为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机电学校
四、牡丹江林业干部学校
牡丹江森林工业管理局干部学校创建
牡丹江森林工业管理局干部学校更名为牡丹江林业管理局干部学校
牡丹江林业管理局干部学校更名为牡丹江林业管理局政治学校
牡丹江林业管理局政治学校更名为牡丹江林业管理局五七干校
牡丹江林业管理局五七干校更名为牡丹江林业干部学校
五、牡丹江林业技工学校
牡丹江林业学校(营林专业)改建为东京城林业技工学校(分校)
1981年东京城林业技工学校(分校)改建为牡丹江林业技工学校
2001年牡丹江林业学校、牡丹江林业师范学校、东京城林业机电学校、牡丹江林业干部学校、牡丹江林业技工学校合并升格为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坐落于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5号,占地4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优越,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设施。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618万元,仪器设备总值1600万元,独立设置的图书馆舍藏书28.7万册,电子图书5.5万册。有设施先进的计算机中心、多媒体网络实验室、植物组培室、汽车诊断室、数字传输室等各类专业用实验室77个,其中48座语音室3个,计算机室12个、586以上微机500余台;具有校园局域网并在因特网上建有学院独立网站;校内森林植物园有东北树种416种10万余株;有附属实验林场施业区面积4975公顷;有旅游公司、汽车驾训中心、木工厂、汽修厂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夹皮沟林尝哈尔滨鲍氏集团等实训基地31个;有标准的400米田径运动尝篮球尝礼堂等配套的文体设施。学院以招收高中毕业的高职学生为主,保留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在校生3459人,其中高职生1374人,中职生2085人。
学院设有林业资源系、森林工业系、建筑工程系、林业政法系、林业经济管理系、林业机电系、信息工程系、高等师范部、基础部、武装体育部、培训部、中专部、图书馆和实验实训中心等七系五部一馆一中心,是一所集林业、工程、生物技术、信息工程、林业经济管理、财经及师范教育于一体的多科性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四十年五来,已为国家输送24000名中专毕业生,427名高等师范毕业生,其中担任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高级技术职务人员逾千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00多名。
手机用户添加微信公众号:【穷考网】,高考生的时间本来就不够用,怎么还能浪费时间在查找考试资料上?关注微信公众号:穷考网(qiongkao),每天为你节省1小时的学习时间。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为你提供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章程、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原则、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等信息,这也是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信息的唯一官方网络来源。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