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高考是高校招生的热点之一,每年都有很多同学以及家长对报考院校进行相关的了解。当你报考一所学校的专业首先要对其专业有一定的透彻分析,比如该专业在这个学校是否热门、该专业毕业后的发展前景怎么样等等。
由于很多同学以及家长对西南石油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有一定的疑惑,本站小编在西南石油大学招生信息网搜集整理了最新的关于西南石油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供大家查阅!
西南石油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金融市场学、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投资学、审计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计量经济学、证券技术分析、资产评估、企业重组与并购、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等。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院校的招生信息,手机添加微信公众号:穷考网(qiongkao),随时掌握各院校最新的专业资讯、招生专业介绍,打破高大上的各专业名称,让你对报考专业有详细的了解。
★是不是还想知道关于西南石油大学的信息?这不,本站小编贴心的为大家提供了西南石油大学最全的简介概况:
西南石油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成为入选该工程的100所高校之一。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石油工业相当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引起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毛泽东主席亲临四川隆昌气矿视察,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亲自主持四川油气田勘探开发。1958年3月,位于南充东观、广安武胜、遂宁大英的三口探井喷出高产油流,震动全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将军坐镇南充,打响了川中石油大会战。为了加快开发四川石油天然气资源,也为西南协作区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培养技术干部,国家决定成立第二所石油高校,校址就设在川中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川北重镇南充市。
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先期在成都招收643名首届学生,随后委派基建司司长马载同志率领一批年轻专家和干部职工奔赴南充,筹划学院的创建工作。9月20日,石油工业部会同教育部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准成立四川石油学院。从此,学校伴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建设发展,开始了先有学生后建学校的破常规办学实践。
1970年7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2000年3月,学校划转四川省,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大学,2005年12月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11月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西南石油大学的协议。
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石油机械工程)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1991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学校现有16个教学学院、1个新能源和非常规油气研究院、1个工程训练中心。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本科具有招生资格专业65个(其中2016年本科招生专业60个),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1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6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包括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6个、工商管理硕士授权领域1个、翻译硕士授权领域1个、工程管理硕士授权领域1个、法律硕士授权领域1个、社会工作硕士授权领域1个)和8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支持创新团队(含培育、滚动)3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资助计划”资助创新团队8个,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创新团队13个,西南石油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含培育)27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05年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1985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4753人,硕士研究生3753人,博士研究生760人,外国留学生10人。另外有在职的工程硕士研究生1697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303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2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51人。专任教师1593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1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博士生导师87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3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1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省杰出创新人才奖获得者1人,省教学名师9人,省优秀教师8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省“十佳”青年教师1人,省“千人计划”入选者1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7人次,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1人。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平台)95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协作)3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际合作实验室(中心、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27个,实验、科普基地2个,产学研联盟2个;校级研究中心(所)4个,厅级及横向合作科研基地48个。
“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基金等纵向项目2448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3526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113项;发表论文14812篇,出版专著339部;获准授权专利1063项,其中发明专利623项,实用新型专利440项。2015年学校实到科研经费3.56亿元。
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该科技园是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都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成都市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科技园将依托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逐步建成以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研发、石油装备与石油化工核心技术产品孵化为主,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与办公服务等为一体的、西部地区**以石油天然气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
学校在教学成果评奖中,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92项,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8项(含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优秀奖1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十一五”以来有43部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有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28部教材列为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教材列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4部教材列为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学校建有成都、南充两大校区,校园总面积300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