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一流学科本科介绍

高考一点通,艺考

高考一点通

2022-3-05 10:52:16 文/易瑾轩 图/金建

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等三部门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临床医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水产)在名单之内。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的一流本科建设。

一、学院介绍

石油工程学院是中国石油大学最早设立的主干院系之一,始建于1953年,曾先后更名石油钻采系、开发系、石油工程系,2001年改建为石油工程学院。经历几代教职工近70年的不懈奋斗,已成为我国石油工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国家石油工业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现有教职工243人,其中教授65人、副教授81人。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含双聘)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含“青年长江”)4人,国家杰青/优青获得者4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4人,特聘教授8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高被引科学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3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

现有在校本科生1512人,研究生119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6人,硕士研究生886人),留学生239人(占在校留学生总数的38.86%)。

学院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全国排名第一,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

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二级学科:海洋油气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工程博士学位学科专业:资源与环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流体力学、海洋油气工程

本科专业 :石油工程(全国排名第一,连续多年被评为A++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2019年3月,所属工程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国际排名逐年攀升。

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介绍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源于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成立之初的石油钻采系,现设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3个二级学科。学科198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入选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获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高质量完成了建设周期目标,在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中,位列学科第一名,并获准进入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经过近70年的发展,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石油工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科教师和毕业生参加了新中国所有大型油气田的开发,为我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大到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党建引领、文化聚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推动了一流学科加快发展。学科所在石油工程学院2018年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所属油气田化学研究所党支部获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19年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院(系)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等2门课程入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课程资源库。

坚持传统特色、油气为本,开拓水合物新能源和新技术领域,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行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聚焦油气行业科技前沿,优化学科方向布局,强化了复杂油气井工程、复杂油气藏开发、油气储运及安全3个优势学科方向;与海洋工程、化学、化工等学科交叉,催生出海洋油气工程与装备、油气田绿色化学理论与工程交叉学科方向;拓展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新能源、智能油气田和智能管网新技术学科方向。所有学科方向均形成了国家层面人才领军的团队,并在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发展态势良好。

坚持育人为本、需求牵引,构建“石油+X”学科交叉和分类人才培养体系,引领了本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方向。聚焦行业变革特点,按照OBE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实训实践、科技创新,培养油气工程领域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近五年,石油工程、海洋油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全部入选国家一流专业;石油工程、海洋油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三个专业2017-2019年均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行榜第一名;新增2个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新增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各1个;学生在国际、国家级竞赛中获奖441项;1人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2人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2人入围福布斯教育行业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合作完成的1项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强化团队依托、引育并举,推进“学术大师+创新团队”建设,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近五年来,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1人(14人次),新增外籍院士1人,“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2人,形成了以中外籍院士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端人才为引领,以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瞄准油气能源发展方向,加强前瞻性布局,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近五年来,新增了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及以上平台;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3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相当级别项目9项;与全国各大油田及地方企业签订技术服务、转让与咨询等方面的成果转化合同1370项,经费达5.6亿元;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合作完成的成果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2项。分别以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二完成单位的2项成果获得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

强化国际引智、开放合作,打造高端交流平台,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近五年来,新增2个、滚动建设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3个CSC创新型人才项目、15个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建设石油能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援助创建“一带一路”国家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石油教育输出取得突破;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学生来华留学,在校国际留学生占比达10.4%;姚军当选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荣誉会员(首位中国本土科学家)。

油气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资源,早在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对石油工业做出了“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批示;2021年5月,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当前,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已分别达到73.5%和42%,能源安全面临重大挑战。为此,油气行业更需要有鸿鹄之志的青年人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到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四个专业情况介绍

1.石油工程

专业介绍:

石油工程是指通过建立适宜的流动通道,经济有效地将深埋于地下的油气开采到地面所实施的一系列工程和工艺技术的总称。学习(研究)的对象是地下岩石和流体,要解决岩石及流体的物理性质怎样、油气在地层中是如何流动的、如何建立油气从地层到地面的通道、如何将油气从地下举升到地面、如何更多更好地采出地下油气等等问题。

我校石油工程专业起源于1953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学院石油钻采系,并与1993年11月由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三个专业有机整合而来。石油工程专业是我校优势专业之一,是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也是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8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定位为“培养系统掌握石油工程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一定国际视野的石油工程技术人才”。

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省)教学名师、国家(省)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企业教育资源等共同构成了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系统。专业核心课程全部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核心课程教材全部自编且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并涌现出以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领衔的潜心教学、踏实育人的教师团队。目前已累计培养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21000余人,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经过69年的建设,石油工程专业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油气地质学等知识基础以及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系统掌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备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师必需的工程训练经历,具有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人;毕业后服务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可在油气开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设计、科技研发、生产管理等职业岗位。

专业核心课程:

渗流力学、油层物理、油田化学、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

专业特色:

(1)立足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创建实施了“标准+拓展”分类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了学生全面化个性化最大化成长和人才多样化需求;

(2)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国家重点和“一流”建设学科、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精品课程、实验示范中心、工程实践中心等),引领石油工程教育发展;

(3)依托石油企业和学科优势,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4)多方施措推动本科生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专业就业方向:

近三年,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进入UT奥斯汀、德州农工、塔尔萨、清华、浙大等国内外高校深造比例达50%以上,近十年专业整体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可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石油石化企业从事技术开发、科研和管理工作,近年来学生就业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互联网、教育、环保、电力、汽车、建筑、机械、新能源等领域。

2.海洋油气工程

专业介绍:

海洋油气工程是指在海洋特别是深水环境下,将埋藏于海洋底层以下的石油、天然气甚至水合物等矿产资源开采到地面所实施的一系列工程和工艺技术的总称。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海洋钻井与完井、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采、海洋油气集输,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等,要解决如何建立油气从地层到海底或海面的通道、如何将海洋油气举升和输送到陆地、如何将固态水合物变成气体等问题。

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有“第二波斯湾”美誉。在我国能源安全和海洋强国战略大背景下,为适应新工科发展需要和海洋油气发展新趋势,2012年,海洋油气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特设专业。2012年5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油气工程系设立,2012年7月开始招收本科生。专业依托“双一流”建设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建成为学校优势专业之一。

专业定位是:以国家油气能源和“海洋强国”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国家级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和平台为保障,以培养基础扎实,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构建OBE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海洋油气工程一流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省)教学名师、国家(省)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企业教育资源等共同构成了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系统。并涌现出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青年长江学者、国家青年千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海外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等领衔的潜心教学、踏实育人的教师团队。目前已累计培养本科生350余人,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经过10年的建设,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掌握海洋油气工程基础、海洋油气钻井、海洋油气开采、海洋油气集输、海洋油气井工作液、海洋油气开发环保、海洋油气作业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海洋油气工程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生产作业、技术研发、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海洋油气钻井工程、海洋油气开采工程、海洋油气集输工程、海洋油气井工作液及环保、海洋油气作业管理

专业特色:

(1)依托国家级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精品在线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规划教材等,搭建了全方位优势教学平台;

(2)依托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高层次平台和项目,将前沿成果与本科教学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相融合,构建了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依托“海洋油气工程”创新引智基地、CSC高层次人才交流计划、教育部国际交流生计划等项目,形成了多元复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

专业就业方向:

2019-2021年,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158人,近三年就业率均在96%以上,其中有63名本科毕业生进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占比38%;71人继续攻读研究生,占比43%;13人出国留学,占比7.9%。近年来学生就业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互联网、教育、电力等领域,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与认可。

3.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介绍: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面向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专业。主要解决船舶、各类海洋结构物及水下运载器的设计、研究、生产制造、检验及技术经济分析等问题。

为适应国家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需要,2001年我校开设了以海洋石油为特色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2005年获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为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目前已累计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1200余人,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经过21年的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及熟练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系统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海洋油气开发基本工艺,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毕业后服务于船舶与海洋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科技研发、生产管理等岗位。

专业核心课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海洋工程环境、船舶原理、船舶设计原理、海洋平台工程、海洋石油工程

专业特色:

(1)面向国家能源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需求,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一流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了“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为主体,以海洋石油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培养高校中独树一帜。

(2)组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依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水平科教平台,实施科教融合,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3)依托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级船舶与海洋工程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形成多方协同育人的格局。

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中东部大中城市,可以在船级社、国家海事局、海关、中国船舶集团、中海油、中石油等大型国有企业从事设计、研发、建造、检验、运营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金融行业,如国有大型政策性银行和券商等单位,从事与船舶和海洋结构物建造、运营有关的贷款、融资等工作。近三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进入东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深造比例达50%以上,近十年专业整体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4.油气储运工程(隶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由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开设该专业)

专业介绍:

油气储运工程是指石油、天然气以及氢能等新能源的储存与运输,是连接能源生产、加工、分配、销售诸环节的纽带,是国家能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研究)的对象是能源储运系统中的工艺、设备、结构、安全与控制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生产与供应。

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1952年创建于清华大学,1953年并入北京石油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我校优势专业之一,是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2020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系统思维、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强,能从事油气储运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省)一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企业教育资源等共同构成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系统。目前,已累计培养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生7500余人,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经过70年的建设,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榜单》等第三方评价中全国排名第一,是储运行业育才、选才的首选基地。

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

专业特色:

(1)立足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创建实施了“标准+拓展”分类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了学生全面化、个性化、最大化成长和人才多样化需求;

(2)构建了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名师、一流课程),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3)专业建设引领全国储运专业发展,培养方案、一流课程、核心教材、实验装置被全国开设储运专业的高校普遍采用和借鉴;

(4)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工程专家和行业高管,人才质量得到社会行业广泛赞誉。

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国家管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近年来,学生就业范围进一步拓展到新能源、互联网、教育、环保等领域。近三年,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毕业生进入国外知名高校、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深造的比例高达55%以上;近十年,专业整体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近两年各专业录取分数情况及选考科目

山东高考一点通

四、近3年升学、就业情况及校友成长情况

1.升学就业情况

山东高考一点通

2.校友成长情况

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出一批杰出毕业生,如以汪东进为代表的战略企业家;以高德利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以“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秦文贵为代表的英模人物,以及一批以“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入选者马搏为代表的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其中5人成为两院院士,12人成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毕业生足迹遍布海内外各大油田。

3.学生培养情况

专业注重以赛带练、以赛促学,发起“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CISPF:Petro-Gathering”、“能源·智慧·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近5年来,学生在国际及国家级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奖441项;签约毕业生中超过60%进入中石油等世界500强企业就业;1人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2人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获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人入围教育行业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3名校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为公益,未用于营利,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山东高考一点通(微信号:GK-SDETV)

顾问:何蕾

责编:战祥伟 申华

记者:李雪莹 梁娜 曹庆元

扫码关注

山东高考一点通

获取更多资讯

微信号:GK-SDETV

山东高考一点通:山东高考官方发布平台。专注山东新高考下的高中学生选科和升学,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和成长规划,第一时间为学生和家长提供的资讯信息和咨询服务。联系电话:0531-82677373。合作投稿请发邮箱:sdgkydt@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高考-高考信息资源-高考号-高考一点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一流学科本科介绍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