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1年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分析
合肥一六八中学 孙文海
一、命题特点
试题设计新颖,目标明确:重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命题的范围是高考全部内容,结构与高考试题完全相同;试题闪光点较多,计算量适中,思维量较大,坚持以“能力立意”为指导,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试题平稳、常规,内容紧扣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容与难度把握得较好,没有偏题怪题难题,难度适中,比往年一模要简单些,有一定的区分度和梯度,能够起到对第一阶段复习的检测和对第二轮复习的指导作用,具有前瞻性和高度的仿真性,对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具有指导性;试题重课本、重创新,在布局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考生能力的发挥。
二、试题评价
(1)注重知识点的模块分布,涵盖高中主干知识和方法,以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为考查的重点,以测试考生基本数学素养为目的,如有关函数与导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概率等内容在卷面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以及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等均蕴含在试题中,体现了高考“淡化特殊技巧,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命题思想。
(2)注重重点题型,重思维能力。重思维能力,如第15小题是自定义题型,考察学生再学习能力;第14小题,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此题若用特殊化思想可很快得到答案;第20题(2)问,若能构造一元二次用韦达定理求解非常简捷;第21题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较高,考查了恒成立问题、最值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学生很难答完整。这4道题也是试卷的难点所在,闪光之处。
三、对数学教学与学 习的启示
(1)精细学习,规范学习行为习惯特别重要。很多同学学习大而化之,听课不专注,似懂非懂,缺少探索、钻研精神,不能把问题弄得明明白白,做题常做“半截题”,一道题简单画画写写,知道思路就懒得算了或是做一半就做不下去了,看看答案把答案写上就算作业完成了。这样使很多问题在平常学习中没有暴露出来或被掩盖了,还自认为都会了,特别是计算能力得不到培养。却不知数学是在算中推理,推理中计算,讲究的是缜密、严谨、周全,只有平时把问题暴露出来,才能吃一堑长一智,不断改进,考试才不会犯那些低级错误,考场上才会做到心中有底,不慌乱!才不会考试时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2)课堂教学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多提问,多讨论,适当安排当堂限时作业,培养能力,提高正确率。第一轮一定要紧抓基础,抓正确率,求质不求量,要求学生做一题对一题,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做一份试卷是一份试卷,把问题搞清。第二轮以中档题为主,适当选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稍大的题强化能力。注重实效性,针对性,及时性。每次考试学生错误较多的地方,授课教师应安排类似题目强化!特别是计算能力要强化!并在下次考试中安排类似试题滚动检测。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备课,加强老师间的交流,由此对深化问题的研究,强化习题例题的处理。认真组织每一次练习,练习题目要精选,要适度,难度要适中,能够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3)要关注学生心态,积极疏导、引导。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学习心得,给学生学法指导,心理疏导,强化他们必胜的信心,Ji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多鼓励、多关注,给他们一份希望,他们就会付出双倍的努力去争取。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急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要突出边缘学生和学科薄弱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及距离目标的差距和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及时关注学生的变化,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
(4)教师教学中要多做题,讲课时适当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特别注重多题一解,揭示规律,形成通法通解,形成可操作不易出错的解题套路;对那些技巧性较强,或偏怪题坚决不讲;要讲清要点,易错点,联系点,引导学生进行横向联系,纵向引伸;要讲出题目的价值,讲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甚至讲出自己在探索解法过程中失败的教训。千万不能就题论题,甚至照着答案去讲题,一定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去做。很多书答案也是有问题的,有的方法讲了学生也不明白,即使听明白了做题时也想不到,老师必须要去寻求解题通法,好让学生易于接受。
(5)抓住数学思想方法,加强能力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影响考生成绩的主要因素,试题灵活一点,运算过程复杂一点,考生往往就会出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