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
语文学科高职单招试卷依据《2011年福建省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要求并结合我省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在考查考生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原则
1.基础性原则。考试注重考生对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重点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时不出偏题和怪题。
2.科学性原则。试题力求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规范,难易度分值比例恰当;试题内容科学严谨,文字材料简洁明确;参考答案合理准确,评分标准客观公正。
3.时代性原则。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命题理念,命题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4.公平性原则。命题充分考虑我省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力求考试的公正、公平性。
三、考试目标要求
高职单招语文科考试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应用(包括评价、探究和写作)四种能力。
1.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2.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3.分析:指对文本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4.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包括评价、探究和写作能力,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为基础,在阅读和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1)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能有独到的见解、观点、意见、感想、感悟、体会等,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2)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见解、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3)写作: 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并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是在识记、理解、分析、评价、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四、考试内容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掌握常用汉字的音、形、义。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以3500个常用汉字和课文注释为基础,以容易读错的形声字、多音字为考查重点。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辨别形似字,区别同音字。
2.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
(1)常见词语包括一般实词和虚词。一般实词(包括成语)的使用的考查以辨析同(近)义词的用法为主,虚词的使用的考查以关联词的选择和近义虚词的选择为主。
(2)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和色彩,能从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辨析成语运用正误。
3.能辨析病句。
能从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否妥当、句子语序是否合理、句子形式是否单一、表达前后是否一致、有否造成歧义等方面辨别病句。
4.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正确使用句号、问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等常用标点符号。
5.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下辨别常见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表达作用。
(1)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等。
(2)辨析上述修辞手法,理解其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6.掌握本大纲所列篇目的有关作家、作品及文体常识。
(1)古代作家作品
篇 目 | 体裁 | 朝代 | 作者 | 简 要 说 明 |
《关雎》 | 诗 歌 | 春 秋 | 《诗经》原称《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地方歌谣,“雅”是宫廷宴享乐歌,“颂”是宗庙祭祀乐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杂以五、六、七言。 | |
《鱼我所欲也》 | 散 文 | 战 国 | 孟子(一说为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孟子》是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的一部书。 |
《劝学》 | 散 文 | 战 国 | 荀 况 | 荀况,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著作大部分收在《荀子》一书中。 |
《鸿门宴》 | 散 文 | 西 汉 | 司马迁 | 司马迁,字子长,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散 文 | 西 汉 | 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系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编订者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说苑》《新序》等。 | |
《将进酒》 | 诗 歌 | 唐 | 李 白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
《蜀相》 | 诗 歌 | 唐 | 杜 甫 |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词 | 宋 | 苏 轼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
(2)现当代作家作品
篇 目 | 体 裁 | 作 者 | 简 要 说 明 |
《威尼斯》 | 游 记 | 朱自清 |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选自《欧游杂记》。 |
《我的母亲》 | 记叙文 | 老 舍 |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
《明湖居听书》 | 记叙文 | 刘 鹗 | 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近代小说家。选自《老残游记》。 |
《故乡的榕树》 | 记叙文 | 黄河浪 | 香港作家。 |
《南州六月荔枝丹》 | 科学小品 | 贾祖璋 | 著名科普作家。 |
《景泰蓝的制作》 | 说明文 | 叶圣陶 | 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 | 说明文 | 吴 晗 | 著名历史学家。 |
《闽中桥梁甲天下》 | 说明文 | 林剑华 | |
《改造我们的学习》 | 议论文 | 毛泽东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诗词大家。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杂 文 | 鲁 迅 |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悼 词 | 恩格斯 |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
《荷塘月色》 | 散 文 | 朱自清 |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背影》《春》等。 |
《项链》 | 小 说 | 莫泊桑 |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羊脂球》等。 |
《林黛玉进贾府》 | 小 说 | 曹雪芹 | 清代小说家。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
《雷雨(节选)》 | 话 剧 | 曹 禺 | 原名万家宝,著名剧作家。选自《雷雨》。 |
《沁园春•长沙》 | 词 | 毛泽东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诗词大家。 |
《致橡树》 | 当代诗歌 | 舒 婷 | 当代诗人,中国当代朦胧诗派代表。 |
7.默写本大纲所列诗词篇目中的名句。
考试大纲所列诗词篇目:《关雎》(《诗经》)、《将进酒》(李白)、《蜀相》(杜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致橡树》(舒婷)。
(二)现代文阅读
1.能理解文本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2.筛选文本信息,判断和选择其中重要词语和句子,抓住关键词感知内容。
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与作者思路、行文线索的关系,准确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4.在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领会并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对比较复杂的说明文,能领会内容的科学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分析主要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对比较复杂的议论文,能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体会文章的逻辑性。
5.阅读中外文学作品,重在了解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分析艺术表现力。
(三)文言文阅读
1.考试大纲所列文言文篇目:《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鱼我所欲也》(《孟子》)、《鸿门宴》(司马迁)、《劝学》(荀况)。
2.在大纲所列文言文篇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1)一词多义:
朝、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得、恶、患、故(《鱼我所欲也》)
如、意、举、谢、军、幸、故、若(《鸿门宴》)
绝、兴、利(《劝学》)
(2)古今异义:
明日、窥、私、地方、左右、讽、谤讥、刺(《邹忌讽齐王纳谏》)
豆、钟、是(《鱼我所欲也》)
说、山东、去、非常、河南、河北、细说、婚姻、所以、鱼肉、走、置、亡、窃、不过(《鸿门宴》)
劝、以为、金、绳、博学、假、爪牙(《劝学》)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朝、面(《邹忌讽齐王纳谏》)
兄、翼、夜、间、步(《鸿门宴》)
日、上(《劝学》)
②动词、形容词作名词。
故、骑、行、细谨(《鸿门宴》)
曲(《劝学》)
③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服(《邹忌讽齐王纳谏》)
得(《鱼我所欲也》)
军、王、道、籍、目、刑、善、事、近、前(《鸿门宴》)
水(《劝学》)
④使动用法。
闻(《邹忌讽齐王纳谏》)
活、从、止、内、破(《鸿门宴》)
輮(《劝学》)
⑤意动用法。
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王(《鸿门宴》)
(4)通假字:
孰、有(《邹忌讽齐王纳谏》)
得(《鱼我所欲也》)
具、距、内、要、倍、蚤、郤、坐、不、桮、当(《鸿门宴》)
輮、有、知、生(《劝学》)
3.在大纲所列文言文篇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虚词,如“之”“而”“于”“为”“以”“其”“则”“乃”等,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4.理解大纲所列文言文篇目中重要语句的句义。
重要语句是指那些带有重要实词、重要虚词、古今异义、固定结构等关键词语及带有活用现象、文言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的语句。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体会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理解并翻译大纲所列文言文篇目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句子,是考查考生在理解文言句意基础上的语言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的考查,要求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准确规范。直译讲究对原文字字句句有着落,原文中的代词要有明确的交代,词语的特殊用法要有对应译法,要表现出对原文所用句式的理解,译文准确并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四)写作
按考纲的五点要求,能根据写作目的和文体要求,独立写出完整的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
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试题难度比例
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1。容易题占70%,中难题占20%,稍难题占10%。
2.题型占分比例
客观题 约40%
主观题 约60%
3.内容占分比例
语文知识及运用 约20%
现代文阅读 约30%
文言文阅读 约10%
写作 40%
六、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例: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坚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C.“以前觉得国学都是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位成都市民告诉记者说:“听了谢教授的讲座,才发现它其实就在生活中,它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
D.鸟类为什么要迁徙?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候鸟迁徙的路线都相对固定。
答案: A。
说明: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选项中第一个句号应改为分号;C 选项中“记者说”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D选项中问号应改为逗号。
(二)填空题
例:写出下列名句的下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答案:奔流到海不复回。朝如青丝暮成雪。
说明: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三)阅读题
例1:阅读《项链》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佛来思节夫人停下脚步,说:
“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我吗?”
“对呀。你当时没有看出来?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啊。”
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123下一页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