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干货 | 高考必考15种示意图判断技巧,附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题专练!

高中地理知识干货,艺考

高中地理知识干货

2021-12-06 11:06:05 文/饶雨彤 图/郭梦瑶

关注

高中地理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二、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三、等压面的判读步骤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四、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五、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以北半球为例)

高中地理

六、气候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七、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阅读技巧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八、模式示意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九、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

十、人口坐标统计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十一、常见人口迁移的表达图示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十二、常见地租曲线图及判读方法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十三、工业区位模式图分析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十四、地理关联图的判读方法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十五、地理柱状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专题训练

一、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高中地理

1.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堆积形成

B.风力侵蚀残留

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流水沉积作用

2.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

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二、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约1°W~13°W,27°N~36°N),素有“清凉国度”之称,其南部地区,一群群山羊有的趴在树干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滋有味地咀嚼着树叶,呈现一幕“羊上树”的奇景(见下图),这种景象已经持续有400年之久。该树叫阿甘树,是一种多刺的常青树,生长缓慢。据此完成3~4题。

高中地理

3.根据材料,下列关于阿甘树习性或生长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系短小,需水量大

B.耐旱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4.摩洛哥南部出现“羊上树”奇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羊的生存需要

B.阿甘树树叶和果实营养价值高

C.发展旅游业训练而成

D.气候干旱,食物短缺

三、住宅小区的造景,有人热衷于建设水景,如人造湖、人造溪流等,也有人喜欢旱溪景观。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旱溪是人工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营造出的不放水可步行的溪床。据此完成5~7题。

高中地理

5.比起人造水景,旱溪的特点是( )

A.维护成本高

B.设计成本高

C.水资源消耗大

D.居民活动空间大

6.旱溪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B.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减少暴雨带来的内涝

D.增加生物多样性

7.着眼生态效益,下列材料最适合用作铺设旱溪河底的是( )

A.天然沙土

B.防水材料

C.建筑残渣

D.混凝土

四、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完成8~10题。

高中地理

8.该河流的流向是(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西北向东南

9.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 )

A.河流流量减少

B.植被破坏

C.地壳抬升

D.地壳下降

10.近年来,该河段出现丰水期水位上升,含沙量增大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

A.上游拆除水坝

B.上游开展退耕还林

C.下游整治疏通河道

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

五、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读图,回答11~13题。

高中地理

11.该地植被分异有别于一般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原因主要是( )

A.相对高度小,坡度陡

B.地形封闭,降水条件差

C.人类活动强度大

D.纬度较高,热量差异小

12.山顶植被类型发生变异的原因可能是( )

①海拔较高,降水较多 ②堡状山顶,保水条件好

③土层较薄,保水性差 ④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较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形成“沟谷雨林”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年降水量丰富

B.土壤水分充足

C.太阳光照强烈

D.海拔低,气温高

六、我国某地的高台民居(下图1)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民居之一。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三面临河。房屋搭建随意,以土坯和杨木作为建材。有些房屋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图2是“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及气温变化图”。据此回答14~15题。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14.将民居建在高崖上,主要原因是( )

A.保持室温,冬暖夏凉

B.便于雨季排水

C.避免夏季受洪水影响

D.利于冬季防风

15.高台民居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七、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穿堂风”,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据此完成16~18题。

高中地理

16.上图犬鼠洞穴的“穿堂风”( )

A.甲为气流出口

B.甲洞口地面气流流速较快

C.乙处气温较低

D.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高

17.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 )

A.热力环流 B.狭管效应

C.焚风效应 D.温室效应

18.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 )

A.房屋东西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河流

B.房屋东西朝向,房前河流,屋后山林

C.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

D.房屋南北朝向,房前山林,屋后河流

八、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辽河下游平原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水流较缓,河曲发育,河道变迁频繁,平原上遗留很多废河道和牛轭湖。下图示意“不同年代辽河下游的河道演变过程”。据此完成19~21题。

高中地理

19.图中甲、乙、丙、丁表示1984、1988、1992、2002年辽河下游河道,其对应正确的是( )

A.甲——1984年

B.乙——1988年

C.丙——1992年

D.丁——2002年

20.在辽河下游地区,牛轭湖( )

A.1963~2013年,演变呈增强趋势

B.1963~1984年,已形成的面积扩大,新的快速发育

C.1984~2002年,已形成的逐渐消亡,新的大量形成

D.2002~2013年,演变近乎停滞

21.牛轭湖形成后,新的河道( )

A.流程延长

B.流速增大

C.流量减小

D.河床变浅

答案与解析

1.D 2.B

解析 第1题,平顶山岩层成水平状说明该处肯定发生过沉积,依据材料,前期是流水沉积,后经过风力和流水侵蚀而形成雅丹地貌,故D正确。第2题,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蚀,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貌,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相对和缓,故选B。

3.B 4.C

解析 第3题,“羊上树”现象出现在摩洛哥南部地区,根据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终年高温少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地表植被耐旱,B正确。第4题,阿甘树是一种多刺的常青树,根系发达,树叶和果实营养价值高,当地气候干旱,食物短缺,羊为了生存需要而上树,A、B、D不符合题意;“羊上树”景象已持续有400年之久,故不是发展旅游业训练而成,C正确。

5.D 6.C 7.A

解析 第5题,比起人造水景,旱溪维护和设计成本更低,且不需水源,又不妨碍居民的正常活动范围,D正确。第6题,旱溪有利于暴雨时排水,可有效减少内涝,C正确。第7题,天然沙土可以增加下渗,适合用作旱溪的河底材料,A正确。

8.D 9.C 10.A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河流有东北岸和西南岸,所以河流流向为东南—西北或者西北—东南,根据河流中的沉积物在东北岸,说明该岸为沉积岸,西南岸为冲刷岸,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冲刷右岸,淤积左岸,所以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D正确。第9题,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是因为该地地势整体上升,河流下蚀形成的,C正确。第10题,该河段出现丰水期水位上升,含沙量增大的趋势,说明流量增大,河流携带泥沙量增多。上游拆除水坝,会导致流量增加,泥沙在水库附近沉积少,带到下游的多,A正确。

11.A 12.D 13.B

解析 第11题,由材料可知,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所以该地植被分异有别于一般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原因主要是相对高度小,坡度陡;因为相对高度小,所以水分和热量条件由山麓到山顶变化差异小,植被差异变化小,A正确。第12题,依据图示信息,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由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变为常绿硬叶矮林或灌丛,说明山顶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硬叶说明山顶水分条件差,原因是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较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③④正确,D正确。第13题,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说明沟谷地带水热条件好,较为湿润,原因是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B正确。

14.C 15.C

解析 第14题,由图可知,该地房屋临水而建,且由径流量可知,该地夏季流量激增,容易造成洪涝灾害,C正确。第15题,从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及气温变化图可知,该河流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这种补给的河流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C正确。

16.D 17.A 18.C

解析 第16题,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水平气流经过土堆时,被抬升,流速较快,气压较低。上图犬鼠洞穴的“穿堂风”,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高,D对。甲为气流进口,A错。甲洞口地面气流流速较慢,B错。乙处气温较高,受来自洞内的上升气流影响,C错。第17题,洞穴内的上升气流,使洞内气压降低,甲处气流下沉补充。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A对。狭管效应是受地形影响形成的,B错。焚风效应也是受地形影响形成的,C错。温室效应指的是大气的保温作用,D错。第18题,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是阳面,受热升温快,气流上升,屋后山林是阴面,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风由屋后吹向屋前,形成“穿堂风”,C对。房屋东西朝向,房前、屋后受热差异小,A、B错。房前山林,屋后河流,受热产生的差异小,不易形成“穿堂风”,D错。

19.C 20.D 21.B

解析 第19题,根据牛轭湖的形成过程判断,其发展先后顺序对应是:1984年——丁,1988年——甲,1992年——丙,2002年——乙。故选C。第20题,辽河下游牛轭湖50年(1963~2013年)演变呈减缓趋势。其中,1963~1984年,已形成的牛轭湖逐渐消亡,新的牛轭湖快速发育;1984~2002年,已形成的牛轭湖逐渐消亡,少有新的牛轭湖形成;2002~2013年,牛轭湖的演变近乎停滞。故选D。第21题,牛轭湖的形成与曲流发展有关。牛轭湖形成后,河道裁弯取直,较原有河道,新河道流程变短,流速、流量增大;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新河道泥沙淤积减少,河床变深。故选B。

电子版领取方式:

扫码关注高中地理公众号

对话框回复“1203”即可获得

▎编辑:地理姐姐

▎标签:高中地理

▎版权:本文内容来源于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中地理。商务合作请在后台回复“商务合作”。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高考-高考信息资源-高考号-高中地理知识干货-高中地理干货 | 高考必考15种示意图判断技巧,附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题专练!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