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爸40讲:孩子打人成习惯,别再冤枉孩子,都是父母害的!

学习方法辅导,艺考

学习方法辅导

2021-7-01 13:59:01 文/齐浩然

关注

点击上方视频号“宗爸家庭教育”

学习更多家庭育儿经验

宗春山教授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专家库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北京市性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等栏目嘉宾;

宗爸第40讲:

谁是真正的读心大师?

一定是咱们身边的小宝们。

凭借天赋的生存本能,在不同人类语言的婴儿时期,“读心”是他们能活下来的唯一的精神武器。

宝宝们能很敏锐的捕捉到家长的情绪和意思,通过观察大人对他行为和情绪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下次要不要继续这样做。

这么一说,您可能会感到后背发凉,压力山大。因为,从孩子一出生开始,我们的表情和说话就已经被孩子“监控”了。

场景一:家

(妈妈正抱着小宝嬉戏玩耍,啪的一下,宝宝的小手竟然在妈妈脸上打了一巴掌!小家伙还高兴得咯咯咯笑。这是他的第一次)

妈妈:(把小宝肥嘟嘟的小手含在嘴里,亲昵地)你打妈妈,妈妈就咬你的小手。(同时用嘴唇轻咬了几下小手)

宗爸小议:显然,摇篮里面的孩子伸手给妈妈一下,一定不是要诚心打妈妈,甚至可能是爱妈妈的一种表达。

这点心思妈妈读懂了。问题是,妈妈反过来又咬了孩子一下,这还是亲昵的母子游戏吗?

在“一打一咬”的游戏中,宝贝除了接收到“妈妈很爱我”这条信息外,还有接收到什么其他信息吗?

小宝:(咯咯地笑着,小手往外撤,另一只小手又打过来)

宗爸小议:显然,被妈妈开心滴咬了几下的宝贝看明白了:我打妈妈她很开心啊,她喜欢我这样和她玩,那我就接着打呗!

爷爷:(双手去抱小宝,笑得合不拢嘴)小宝贝,别打妈妈了,来打爷爷,爷爷皮糙肉厚不怕疼。

宗爸小议:天哪,千不该万不该,这时候咋又出现个最心疼孩子的爷爷?宝宝每一个新的动作,都会被老人家当成是长大了、有本事了的信号,在这种喜悦的时刻,老人家是不会把孩子这样的动作和打人联系在一起的。

可是,这明明就是伸手打人的脸呀。

小宝:(伸出小手在爷爷脸上又是一把掌)

爷爷:(布满皱纹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小手真有劲儿!(躲了一下小宝的手,逗孩子玩)嘿嘿,这下没打着。

小宝:(好几下都没打着,撇着小嘴想哭)

爷爷:(赶紧拿着小手打自己的脸)别哭,宝贝,打着了,打着了,爷爷的乖孙子。

小宝:“啪啪啪”打得更欢了。

宗爸小议:通过爷爷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话语,我们似乎听到了爷爷的画外音“哇!我的孙子居然会打人,真的是太棒了!

打得力气越大,次数越多我越开心!”此刻,爷爷确实因为小宝的长大而开心。但是初来人间的小宝能察觉到后面的意思吗?他能察觉到的是什么呢?请家长们来思考。

场景二:小区院里

阿姨:(看到妈妈怀里的小宝很可爱,就走近了逗孩子玩,没想到小宝一巴掌打在阿姨脸上。阿姨脸生愠色,撂下一句)呦,这么小的孩子就会打人了啊。(讪讪地转身走了)

妈妈:(抱着小宝走近几个抱着孩子的妈妈,想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不就打一下么,又不疼,宝宝走,找小朋友玩去。

宗爸小议:“因为喜欢而打你”,这话对自己家的人说说还行,但是,这么小的孩子如何能区分家人和外人?

在家里被大人奖赏了的行为一定是好的,对的,全世界都该喜欢的呀,小宝贝这么想,有错吗?

妈妈们:(都摆着手喊)别过来,你家宝贝会打着我们的。

妈妈:(抱着小宝一脸无奈而愤怒地走开)

宗爸小议:谁会把脸主动送到一个想打你的人手上呢?避之不及呢。如果妈妈真的觉得孩子需要和大家在一起,就请她放下愤怒,好好做一个换位思考,然后再想想:用打人来表达爱,这样的方式真的合适吗?

换个说法

场景一:家

(妈妈正抱着小宝嬉戏玩耍,啪的一下,宝宝的小手竟然在妈妈脸上打了一巴掌!小家伙还乐得咯咯咯地笑。这是他的第一次)

妈妈:宝贝,喜欢妈妈就亲亲妈妈,这样亲。(妈妈在小宝脸上亲了一下,又把自己的脸贴着小宝的嘴)

宗爸小议:真难为妈妈了。儿子无意的一巴掌里,包含着成长的力量和对母亲特殊的爱恋,同时也暗藏着学会打人这样的危险。

这样的两难问题,就被母亲瞬间巧妙地化解了。她用亲一亲的行动告诉孩子:这样做才是爱妈妈。那么,她为什么没有告诉小宝“你这是打人,打人是不对的”?请思考

小宝:(嘟起小嘴在妈妈脸上亲了一下)

妈妈:(笑着)对了,宝贝,就这样!学得真快!妈妈真爱你!啵(又在小宝脸上亲了一口)

宗爸小议:好聪明的妈妈,一句话间既肯定了宝贝做的好,又重复了好的行为。

小宝:(开心地手舞足蹈,扬手却在妈妈脸上打了一下)

宗爸小议:宝贝为自己学会了新技能而高兴,也为得到了妈妈的肯定和爱而高兴,但是,他还想继续学习拍打人的脸这个动作呢,所以,他又出手了。

妈妈:(把小宝放在床上,捂着脸,认真地)你把妈妈打疼了,妈妈很伤心。

宗爸小议:妈妈的感觉好敏锐呀,她知道这个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心情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体恤别人的心情,而不是批评孩子你错了,你是个不听话、爱打人的孩子。

小宝:(迷惑地抬头看看妈妈,又向妈妈爬过来,爬了几步,像意识到什么,停了下来。心想)难道妈妈不喜欢我了?哦,对了,妈妈一定是不喜欢我打人。

妈妈:宝贝,你喜欢谁呢就亲亲他,像这样(又示范了一次)知道了吗?

宗爸小议:此刻,妈妈声情并茂、比比划划的示范和表达,突然让宗爸非常感动。有这样一个超级妈妈做教练,即使某一天,孩子真的想打人了?他的眼前也会浮现出妈妈这一次次叮咛,一次次示范。他伸向空中的手会停在那里,极速地思考如何“转向”,如同他的妈妈。

场景二:小区院里

一个阿姨:(碰见妈妈抱着小宝,小宝咧着嘴笑,喜欢得不得了,伸手要抱抱小宝,小宝笑得更欢了!)这孩子真喜庆,真讨人喜欢!

妈妈:(也笑了)亲亲阿姨!

小宝:(嘟起小嘴就在阿姨脸上亲了一口。)

阿姨:(兴奋地)哎呀,太可爱了!阿姨也要亲你一口,啵——

宗爸小议:哎呀,太可爱了!啵(再强化一次)——这也是我想对宝宝说的话,屏幕前的爸爸妈妈,你们呢?

★ ★ ★

如果你想和宗爸

聊聊家庭教育、育儿的那些事儿

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宗爸助教进行咨询~

▍作者:宗春山教授,家庭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专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等多档栏目嘉宾,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智库专家。

▍编辑:青华学长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高考-高考信息资源-高考号-学习方法辅导-宗爸40讲:孩子打人成习惯,别再冤枉孩子,都是父母害的!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