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我院两名老师在金昌市网络正能量宣传“五个十佳”评选活动中获奖!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艺考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2021-6-04 10:54:44 文/邵明 图/黄欣怡

关注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近日,由金昌市委宣传部、 金昌市委网信办联合组织开展了 2020年度金昌市网络正能量宣传“五个十佳”评选活动获奖公布。

我院赵兴高老师和陈学仕老师分别获得金昌网络正能量十佳文艺作品二等奖和三等奖。

获奖情况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作品欣赏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乌土记

作者:赵兴高

朱王堡镇,处永昌、武威、民勤交界处。

儿时,田野上清泉四溢,河道纵横,是当地有名的绿洲。

其中的乌牛坝河,出茨湖墩,一路东下,在下游平缓处,绕出两湾湖水来。

沿湖居民,皆为苏姓,故上游之湖,得名上苏家湖;下游之湖,得名下苏家湖。

我记事时,湖水面积尚在万顷之上。只是少了渺渺湖波之景,惟余苍苍湿地之色。

再后来,湖水竭而游鱼尽;浅草枯而水鸟飞。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苏家湖,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泥浆地。

故乡有谚语:“禽中常有伶俐鸟,人中自有聪明人。”也不知是谁,想出了在湖水干涸后,将湖底乌土掏出晒干后,填入土炕以取暖之法。

到了秋末农闲,青壮年便挽起裤腿,沿着湖之边缘,铲去表层乌泥,取其下层乌土。

我曾随父亲去过湖边,见过那阵势。一眼望去,但见掏土者散乱于湖之四周,仿佛将头伸进湖中觅食的水鸟。

是的,曾经的鸟儿是觅食,如今的人们是觅“火”。

于是,湖周边的土路上,皆是往来不绝的手推车、毛驴车、马车。

人们将乌土运回家,摊开在自家门口,风吹日晒一段时日,乌土即变得如丝如缕,其中植物的根须依稀可见。

到了冬日,乌土之中完全没有了水分。故乡人先以麦草在炕洞内煨火,继而覆以乌土,土炕即变得温暖而洁净,既无原先麦草烧炕时,从炕皮缝中钻出的油烟,又无油烟复生出的特有的“炕皮”味。

乌土烧炕之后,屋子里温度较之前高出许多,一般人家就不再以煤取暖,而是在炕上支上火盆,早晚堆些柴草驱寒过冬。

记得那是冬日的一个早上,父亲在火盆中点燃沙枣树枝,屋子里寒气顿消,我们几个孩子速速穿了棉衣棉裤,嬉闹而去。

回想起来,乌土省却的那点取暖费,确是添补了故乡人的生计。可以说,乌土不仅温暖过故乡的冬夜,也温暖过故乡人的心窝窝。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乌土被挖一空。近些年回故乡,但见曾经的湖面上,一望无际的麦浪随风起舞。

田埂上站着的少年,对着麦浪唱着歌儿:“湖水清,湖水长,我的人儿,在水中央……”

那是故乡的小调“放浪”。

沧海桑田——苏家湖,只是一个地名了。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鞋匠史大姐》

作者:陈学仕

去年冬天从兰州出差回来,就急忙去农贸街补鞋。

农贸街的鞋摊已经有二十来年了,是老金昌人十分熟悉的地方。这儿的鞋匠起初只有史大姐一个人,后来又来了个大哥。于是,两个人的鞋摊不再孤单。去补鞋时常听见他们操着陇东口音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说到开心处就哈哈大笑起来。

鞋摊起初只是派出所门墙边一方小小的沙滩。放上几个马扎子,补鞋机一摆,补鞋的工具和材料一放,就成了鞋摊。一刮风,尘土便随之飞扬。一下雨,人就成了落汤鸡。冬天自然要受冷挨冻,常看见史大姐的手指手背上有皴裂的口子。

还好,现在已经搭了彩钢房,里面靠边立着个架子,上面分类放着不同的补鞋材料,以及顾客交下的待补的鞋子。比起以前沙滩上的露天摊子,自是风吹不上,日晒不了,雨淋不到,好了许多。另一边放了个小火炉,冬天一到,就生起温暖的炭火,日子不再那么冷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彩钢房中间拦了道隔板,房子由一间分成了两间,大姐和那位大哥各干各的,便多了一种现代社会产权明晰的味道,但也缺少了那种聊天的热乎劲儿。

“来啦——”看见我来补鞋,史大姐主动打着招呼。

“嗯。大姐你好!后跟鞋帮子开裂了,你给看看补得上吗?”

史大姐一边忙着手头的活,一边看了看说:“能补上。没问题。”

我松了口气。穿了还不到一年的鞋子,如果补不好扔了怪可惜的。

那次去兰州出差,左脚鞋后跟的帮子绷开了。去买鞋子没有时间,等找到路边一家修鞋的店铺,店家已在准备下班。店员热情地说可以补,要二十块钱,鞋匠看了一下又说补不了。我只好悻悻地返回宾馆。

现在听史大姐这么一说,就有点儿喜出望外。

她拿过鞋子,将小指伸进鞋帮子裂开的地方试了试,说:“没问题,用胶水粘一下就好了。”

我有点儿不放心。“大姐,这样能行吗?万一再绷开了怎么办?会不会一绷就又彻底绷坏了呢?”

“放心,没啥问题的,粘好了你穿一阵看看。如果开了再拿过来。”

“好的。”我点点头。作为多年的老顾客,我对史大姐的售后服务是十分了解的。

史大姐拿胶水把后跟粘了一下,又开始忙其他的活,我就一边等着胶水干,一边和她聊天。

“孩子们都还好吧?”

“都还好。”她微微笑了一下,眼神也随之一亮。从神态中,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幸福。

“你也该退休了,回家抱抱孙子,享享清福。别再背星星抱月亮地早出晚归了。”

她嘴角一弯:“享啥清福哩!我的任务都完成了。孙子让他们自己带去。”史大姐快人快语。

聊天中,才知道史大姐的老伴现在身体不太好,再加上年龄早已过了六十,打工根本找不上地方,只好在家里待着,帮着孩子们干干家务,带带孙子。倒是她这个职业没有年龄的限制,想干到啥时候就干到啥时候。刚才史大姐言语中的“他们”,我以为指的是孩子们,现在明白,还有他的老伴儿。

以前和史大姐并不熟。补鞋去的次数多了,聊着聊着就熟了。以后每次去鞋摊补鞋,都要和她喧一喧,拉拉家常。

史大姐老家在平凉,家里地少,1986年的时候就来到金昌打工。当时租了一间二十来平米的小平房,做饭睡觉都在一间屋子里。

由刚开始的夫妻两人,到后来三个儿子出生的五口之家,再到大儿子二儿子相继考上大学,以后三个孩子都各自成家立业,一个家庭变成了三个家庭(夫妻俩和小儿子一家过),这和大多数老百姓家庭的轨迹都差不多。

但史大姐所经受的压力,我想又是和一般家庭和妇女不一样的。在花一样的年龄,整天抱着鞋底讨生活,在一般妇女来讲,肯定是不甘心的,何况还是干一辈子。这里面的况味,也许只有史大姐才能说得清楚。后来,一个一个孩子相继出生,又都是儿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三个儿子,可就是三座山呐!

也许,我们该称呼史大姐“鞋花”才对。当然,她的补鞋技术和服务态度也是无可挑剔的。

还好,生活越来越好,三个孩子也都有出息,特别是老大金龙。金龙是我们学校学生会的主席,组织能力很强,深受老师的器重和同学们的喜爱(当时我在市一中当老师)。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缘故,这不仅锻炼了他多方面的能力,也使他分外地有主见。高三毕业他考上了西安的一所一本学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自己买了去西安的火车票,到即将要上的大学实地考察了一趟,回来就决定复读,第二年便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

一次和史大姐谈起来,她说:“亲戚们、邻居们都问我们孩子是怎样培养的。我们哪有什么经验啊!全靠孩子自己学,自己管自己。”“我们两口子白天出去干活,无法给孩子做午饭,就在出门前把午饭做好了,孩子们中午回家自己热一下就吃了。”那语气中,虽然有着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骄傲,一种幸福。

鞋后跟的帮子粘好后,又换了一个掌子。我问多少钱,史大姐说是五块钱。

“大姐,您是不是少算钱了啊?”好长时间没有来过鞋摊了,我对补鞋的价格已经失去了概念,但和兰州那个店家的要价一比,又觉得太便宜了。

“没有少算,就是五块钱。”

这时候,一位女士提个袋子走了进来,说是把拉链给收拾一下,然后袋子一放就走了。紧接着又进来一位女士,说是后跟掌子不行了。

史大姐左手接过鞋子,右手拿起一把钳子,对准后跟,用力一拉,坏掉的掌子就被撕下来了。接着拿起一根一次性筷子,用刀子稍微削了一下,对准鞋掌上面的眼子钉了两下,就钉到头了。又轻轻一撇,筷子在钉进根子的部位折了。一连六次,把鞋跟的六个眼子都给铆严实了,又如法把另一只鞋子后跟的眼子也铆严实了。随即拿起一块掌子材料,将鞋后跟对准了,用刀子蘸水围着后跟划了一个圈圈,掌子材料上便留下一个后跟的形状,紧接着拿起剪刀“咔咔咔”就剪出了一个后跟。两个掌子都剪好了,又拿起锉子三五下锉好了,挤上胶水,粘了后跟,用刀子把长出的部分剪掉,又锉了锉,然后拿起钉子,逐一钉入后跟眼子。

钉钉子的时候,史大姐左手拿起一根钉子,隔着二三毫米厚的掌子对准了,一锤子下去,几乎没有多余的动作,也没有花多余的力气,就把钉子完全钉入了后跟。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我夸道:“大姐,好手艺,你干活太麻利了,又快又好。看着真是一种享受啊!”

“哎,干了一辈子了,就是个熟练。”说完,又觉得意犹未尽,就补充了一句:“干啥有干啥的窍门。”

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发现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窍门。就像那个解牛的庖丁,杀牛也杀出了艺术。在技艺的边界,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心灵开一扇艺术的窗户。

看着旁边放的几根被她变废为宝的一次性筷子,我问:“大姐,你这筷子钉进去结实吗?”

“很严实。钉子一钉,结结实实的。”

女士穿起鞋子,付了钱走了。史大姐又拿出前面那个妇女放下的衣服收拾拉链。我看见了她身后的一沓鞋垫,说“你这又是修衣服拉链,又是卖鞋垫,多种经营,现在收入挺好吧。”

“唉,不咋样。现在好多人都穿休闲鞋旅游鞋,这些鞋子耐磨耐穿,生意不太好做。”

我还没有怎么注意拉链是怎么修理的,史大姐就已经给收拾好了,她把衣服装进衣袋放到架子上,又从架子上拿下另一个袋子,从里面取出一双鞋子补起来。这时,我看见她额头上的几根头发耷拉下来遮了眼睛,她抬起右手把帽子摘下来,用左手捋了一下头发,又戴上帽子接着干起活来。

在她捋头发的一瞬间,我发现她的发根已经全白了。那是岁月的印记,也是人世的沧桑。

又有一个顾客进来补鞋,我担心再说话可能耽误史大姐干活,就道了再见离开了鞋摊。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学院思政部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甘肃专科院校-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喜讯!我院两名老师在金昌市网络正能量宣传“五个十佳”评选活动中获奖!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