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有一份热 发一份光——王杰
王杰,1942年10月出生,山东金乡县人。1961年8月应征入伍, 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革命部队的大熔炉里,他以雷锋为榜样,为了党的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逐步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王杰热爱学习,他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写下了10多万字的日记。“人一生,以服从祖国的需要为最快乐……”他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王杰视战友如亲兄弟。长途行军,王杰脚上起了水泡,浑身酸痛,但他一放下背包,先给其他战友打水烧水,帮助炊事班生火切菜,然后才休息。晚上放哨,他超时站到天明,目的是让其他同志多休息一会儿。他爱护集体财产已成习惯。一天,工地上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王杰从睡梦中惊醒。他想起工地上还放着油桶、木料等施工器材,便一骨碌爬起来,一个人冒着大雨跑到工地,一趟又一趟将施工器材全部转移到山坡上,从而避免了国家财产的损失。他帮助群众做好事,从不留名。一次王杰上街买东西,发现一个老大娘看病后缺少回程的路费,便主动掏出自己的津贴费塞给老人。老人问他叫什么,他说叫“解放军”。他勤奋工作,在执行训练、施工和抗洪救灾等任务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被大家称为“闲不住的人”“不知疲倦的人”。他在部队里年年是优秀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当了班长,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
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今邳州市张楼乡)帮助**地雷班进行军事训练。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保护在场的12名**和人武部干部的生命安全,他毅然扑向炸药包,“轰”的一声巨响,王杰献出了自己23岁的年轻生命。
根据王杰生前愿望,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为他题了词。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向王杰同志学习。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视察驻江苏徐州的第71集团军某旅,参观了王杰生前所在连队荣誉室。在介绍王杰正确对待荣誉和进步的展板前,习近平深有感触地说,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习近平强调,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来源:《党建》杂志)
整理、编辑:陈岩、赵文静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