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康集团在凉州区永丰镇开始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戈壁滩羊养殖、有机蔬果种植、有机肥生产、肉羊加工等带动下游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同时,通过养殖合作社吸纳周边的农民就地就业,带动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青年先行!为深入学习乡村振兴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使大学生系统了解乡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面临难题,引导他们踊跃参与乡村振兴战略,7月21日,武威职业学院“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武威市凉州区普康田园综合体等农业企业开展研学实践。


甘肃省劳动模范、普康集团董事长冯淑刚带领一行师生参观了园区内生态农业基础设施、智能温室、有机化肥厂、戈壁滩羊养殖场、烤全羊工厂、饲料加工厂、生态沼气池、原生态花海、万亩果园……
“发展产业融合,普康有一个‘普天下小康’的梦想。”冯淑刚如是说,他向同学们介绍了“需求拉动供给,供给带动产业,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普康模式”,并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艰苦奋斗的创业经历。
同学们受益匪浅,不仅切身感受了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成功样板,还接受了一场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身边劳模精神,争做新时代的“时代楷模”!
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普康田园综合体的主要核心理念是:“一带二镇三园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现代化农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一带”:普康休闲旅游体验带;“二镇”:民俗文化创业镇、西夏康养生活小镇;“三产业园”:戈壁滩种羊产业园区、戈壁农业试验示范园区、生态食材加工园区。以“旅游+”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初步构建了戈壁农业优势产业集群。 此外,冯淑刚介绍到,考虑到吸纳农民就业的可行性,普康集团直接提供种羊和饲喂设备,公司开展操作培训,并为合作社配备专门的兽医和配种员,专职专司,解决农民上岗难的问题。 实践团队员们通过所见所听以及和当地农民的交流,切实感受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与‘造血’齐头并进”,解决好乡村持续发展问题,才是最好的乡村振兴举措。 科技助力经济发展,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普康田园综合体以建设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战略部署,以“重生态、重环保、重绿色、重健康、重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以“利党、利国、利民、利社会、利企业”为根本宗旨,着力构建“大健康”全产业链,以养殖业为依托,以生物技术为手段,以资源配置为条件,以市场潜力为导向,以循环经济为发展理念,以雄厚的专业团队通过互联网产业链的发展促使当地特色产业经济更好发展。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我们来啦! 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普康田园综合体还结合地域特色和美丽乡村旅游举办了光影嘉年华活动,让当地老百姓充分感受灯光之美,领略文化之魅。打造“文创灯光+夜游运营”的乡村夜间旅游发展新模式,塑造武威吃、喝、娱、乐、购的新名片,成为武威乡村夜游形象展示的一大亮丽窗口,从而进一步盘活武威乡村旅游资源,助力武威乡村夜游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建党百年!
一行研学实践的老师表示,以“需求拉动供给,供给带动产业,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普康模式”,是一套可复制、可管控、可做强做大的“羊产业”模式,是以“羊”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标杆模式。 同学们纷纷表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传承建党精神,为建党百年奉献青春力量,这是吾辈之华夏青年的初心。 乡 村 振 兴 青 年 先 行 实践团一行随后到武威当地的其他现代农业企业进行观摩实践,同学们通过走近劳模,走进先进个人,走到企业一线,从他们身上汲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实践的探索精神;系统了解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树立基层产业大有可为的信心,从而增强“学农,知农,爱农,为农”的决心。 这个夏天,美丽乡村里青年学子留下的脚印越来越多,在田间地头,在产业一线,他们亲身体悟乡村的振兴,祖国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青春力量。 未来,青年学子将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致力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使农业现代化、农民专业化、农村美丽化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相互融合,从而为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供稿来源:院团委谢丽霞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