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100讲|| 哈达铺的“邮政代办所”、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 ——杨克明

武威职业学院,艺考

武威职业学院

2021-7-29 14:49:05 文/刘晓雨 图/贺婉如

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武威职业学院

第4讲:哈达铺的“邮政代办所”

聚焦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在甘肃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哈达铺,是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的一个小镇。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经千难万险后的绝处逢生之地。

武威职业学院

哈达铺的红军门

到达哈达铺之前的一年里,从1934年10月,红军第一支队伍于都河出发,一路经历了国民党各部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的严酷环境,大大小小的战争,缺衣少粮种种困顿。就在到达哈达铺前两天,1935年9月16日,刚走过茫茫草地的红军,又在腊子口与敌军激战。到达哈达铺时,部队人困马乏已至极限。在哈达铺,长征中的红军不仅得到了物资和兵源补充,还从这里得知陕甘有红军和根据地的重大信息,从此开启了落脚陕甘暨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征程。

“义和昌”药铺,曾住过毛主席和张闻天,“同善社”里曾经住过周恩来,关帝庙曾开过红军干部大会,“张家大院”是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邮政代办所”里,曾找到那张决定命运的报纸。这一切,既遥远又亲切。

此时对于红军来说饥饿是最致命的东西。但比饥饿更致命的,是长征跋山涉水,到底要走到哪里去。1935年9月12日,俄界会议决定继续坚持北上的战略方针,用游击战来打到接近苏联的地区,创建根据地。但怎么走,是个问题。红军一进哈达铺,侦察连从哈达铺邮政代办所收集《大公报》《中央日报》《山西日报》《晋阳日报》等报纸。

武威职业学院

哈达铺红军街上的邮政代办所旧址

《大公报》上一则消息,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有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国民党气急败坏的“剿匪”新闻,此刻成了中央红军眼中天大的好消息!

陕甘不仅有红军、有游击队,更有一大块革命根据地。这个好消息,把毛泽东的目光和长征目的地,从“到中苏边界去”转到了陕甘根据地。

1935年9月22日上午,在哈达铺下街村关帝庙,召开了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在这次会上,毛泽东作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政治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到陕北去”。到陕甘边界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红军在长征路上的又一次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对推动全国民族抗日运动高潮的到来起到了关键作用。

回顾历史,我们一路脚步铿锵;面向未来,我们始终信念坚定。红军在哈达铺的驻留,为这座古镇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迹和感人的红色故事,如今这些丰厚“红色”底蕴正变成促进哈达铺发展的最强动力。

史料来源:学习强国甘肃学习平台

整理、编写:蔡海、徐永生、赵晓丽

第5讲: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杨克明

杨克明,原名陶树臣,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涪陵县(今属重庆市长寿区),1925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武威职业学院

杨克明生前照片

1934年后,杨克明任红四方面军补充师政治委员、独立师师长,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月,红三十三军与红五军团合编组成红五军,董振堂任军长,杨克明任军政治部主任。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红五军等部队于1936年10月下旬奉命西渡黄河。杨克明与董振堂等率领部队转战河西走廊,与国民党西北军阀进行了英勇艰苦的斗争。

1936年,杨克明和董振堂率领红5军2800余人向高台进军,一举攻克高台县城,然而,1月12日,马家军便大军压境,逐步向高台县推进。董振堂下令城内各处的制高点,并亲自指挥作战,先后数次打退马家军的进攻。1月20日,马家军利用人海战术,向高台县城发起猛攻,董振堂、杨克明指挥部队奋勇作战,先后击溃了两千敌军,然而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破城。此后,红5军与马家军展开巷战,师长叶崇本在巷战中壮烈牺牲,危急时刻,杨克明劝说董振堂将军实施突围,然而董振堂坚持要与战士们奋战到底。

此后,杨克明也豁出去了,他率领几个战士向敌人杀了过去,打得敌人仓皇败退,他对战士们说道:“同志们,我们必须拖住敌人,减轻军长的压力!”为了掩护主力突围,杨克明带着几名战士爬上了房顶,向敌人猛烈射击,然而不一会儿,马家军就将房屋四周包围了,最终俘虏了杨克明。敌人将马刀架在杨克明的脖子上,狞笑道:“你要是投降,我可以放你一条生路!”杨克明朝敌人的脸上啐了一口唾沫,大声喊道:“就算是死,我也不会向你们这些败类求饶!”敌人恼羞成怒,一刀向杨克明的胸膛刺去,杨克明壮烈牺牲,年仅31岁。

噩耗传到延安,党中央和广大红军将士为之悲痛万分。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及延安民众在宝塔山下召开追悼大会,沉痛悼念血战高台的红军战士。

杨克明死后,其家人并不知道他已经牺牲,直到1983年,杨克明的老部下、原红33军99师师长王波来到高台烈士陵园,他发现杨克明烈士的《革命烈士证书》一直无人领取,于是决心找到杨克明烈士的遗属。王波在四川省委和贵州省委同志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杨克明烈士的儿子陶森林,而此时距杨克明烈士牺牲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时间。

“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这副镌刻在杨克明烈士墓碑上的挽联,是烈士生平事迹的写照。英烈虽逝,浩气长存!杨克明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接力前行。

史料来源:新华社(陈国洲)、新浪网(壮哥平天下)

整理、编写:蔡海、徐永生、赵晓丽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甘肃专科院校-武威职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武威职业学院-党史故事100讲|| 哈达铺的“邮政代办所”、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 ——杨克明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