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中国专利制度
1
洪仁玕与专利立法思想的传入
洪仁玕(1822~1864),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族弟。思想家,政治家。曾在香港多年,期间读了很多介绍西方政治制度的书。1859年回国,被洪秀全封为干王,总理朝政,其间写成《资政新篇》,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将专利制度的轮廓表述出来。洪仁玕由此被称为将专利立法思想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第一人。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洪仁玕被处死。他的专利立法思想未付诸实践。
2
郑观应与清末第一件专利
郑观应(1842-1921),我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负盛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实业家。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中提出:“富强之国,首在振兴实业。”主张在中国实行专利制度。1882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件专利授予郑观应负责筹建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此时中国还没有颁布任何专利法规。
3
我国第一部有关专利的法规
1898年光绪帝颁发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专利的法规。该《章程》共12条。其中以授予专利的方式来振兴工艺的有3条。该章程鼓励发明的内容主要是:
1、发明新方法制造船械、枪炮者,可授予50年专利权。
2、对制造的其他新产品,可授予30年或10年专利权。
3、依发明的大小,分封大小不等的官职。官职有:工部郎中、工部主事等。
该《章程》是“维新变法”的重要成果,后因维新变法失败而基本被搁置。
4
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专利法规
1912年民国政府工商部颁发《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专利法规,也是我国第一部付诸实施的专利法规。
该《章程》共13条,1923年修改,1928年被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颁布的《奖励工业品暂行条例》所取代。
从1912年---1928年,共批准专利数121件。
5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专利法
1944年5月29日,国民政府颁发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专利法《中华民国专利法》。该法于1949年1月1日施行,共4章133条。该法参考英、美、德、意、日、瑞士、苏联等国专利法制定。从立法技术上说,该法在当时算是非常先进的。该法在我国大陆地区基本未实施,但在我国台湾地区一直实施到20世纪90年代。后作了大规模的修订。
从1912年到1944年,我国共批准专利692件。
新中国成立后专利立法概况
1
1950年8月,政务院颁布《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
该法实施情况很不理想。根据该条例,共批准过4项专利权、6项发明权。这4项专利权均是1953年授予。
6项发明权的授予时间分别是:1953年授予3件,1956年授予2件,1957年授予1件。
之后,随着经济制度的变革,专利制度丧失了实施的社会条件。该《条例》1957年后实际处于废止状态。1963年国务院颁布《发明奖励条例》,该《条例》被明令废止。其后直到1984年我国《专利法》出台前,我国处于无专利制度的状态。
2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专利立法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国内原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1978年3月,当时的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指示:“国家科委要把专利工作统一管起来”,明确我国要建立专利制度。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美。回国后,督促制定专利法。1979年3月,“专利法起草小组”成立。
(图为:1979年1月29日,美国总统卡特和邓小平副总理在华盛顿白宫)
3
1984年新中国第一部《专利法》颁布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自1985年4月1日起施行。
实施第一天,申请量就达3455件,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鲍格胥称“创造了绝对的世界纪录”
(图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的场景)
4
现行专利法的修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现行《专利法》先后于1992年、2000年和2008年进行了修订。
1992年修改之背景: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之后,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而修改。
2000年修改之背景:为了加入WTO,我国根据《知识产权协定》的要求而修改。
2008年的修改,完全没有外部压力,根据我国的客观需要主动修改。
5
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其职能
(图为:国家知识产局徽)
1980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专利局。1998年改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是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授权机构。
2018年机构改革,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由先前隶属于国务院,改为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但其职能扩大了:除了继续保留原有职能外,新增加了商标管理职能和原产地地理标志职能等。
往期回顾
·悦读燃斗志 书香战疫情——第十七届大学生读书日活动
· 甘法大接力!“政”青春,勇担当
·我校获批3项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甘肃政法大学2020年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专业工作人员公告
·甘法大说:我知道你们归心似箭
信息来源:民商经济法学院
封面设计:黄青莲
编辑:周千航
责任编辑:雷宏哲
主编:李渝婵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