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前身是2007年设立的电子信息工程系,为促进学科及专业的发展于2013年7月更名而来。下设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实验中心、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现有教职员工48人,含专任教师30人、专职实验员2人、辅导员5人、外聘教师11人(含企业方教师6人)。专任教师中正高7人、副高13人,高级职称占比68.97%;博士(含在读)4人、硕士22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89.66%。教师队伍中,1人获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获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3人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2人获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荣誉称号;1人获“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1人获全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2人获年度智慧教学之星称号;1人受聘为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青年专技组通信委员;1人受聘为甘肃省大数据应用技术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学院通信技术教学团队荣获省级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通信工程专业校企混编教学团队获校级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一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946人。其中,本科生870人。2019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7年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成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专业。2012年以来,学院始终重视教学改革和内涵提升,学院荣获甘肃省高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厅级奖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项;创新创业教育慕课1项;公开发表教研论文23篇;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2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校级重点课程建设4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8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
学院拥有甘肃省“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重点学科、甘肃省资源环境信息化工程实验室、智能电子研究所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近年来,学院教师荣获包括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科技奖励16项;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省、市及校企合作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270余万元;取得专利30项,发明专利1项;取得软件著作权34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0多篇。
学院实验中心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679台套,价值1578多万元,实验场地2297平方米,建有3个综合实验、实习室13个实验、实训平台、1个电子工艺实训室、1个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实验室有高频电子技术、EDA技术、通信技术、微机系统4个实验平台;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有嵌入式系统、DSP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综合和智能仪器4个实验平台;信息与通信工程综合实习室有光网络与光接入、数据通信与网络安全、4G LTE移动通信、云计算创新应用开发、电信工程施工5个实验、实训平台。信息与通信工程综合实习室是校企共建实验室。
经过近十年的本科教育教学的积淀,学院逐渐形成了“以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发展;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以校企深度合作为支撑,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在内涵建设上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和应用型服务”,在专业设置上紧密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社会责任、专业核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在电子信息、通信、物联网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0%,且专业相关度高,出国求学、考研升学占毕业生10.27%,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升。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在参加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1项;省级奖励143项,其中特等奖7项,一等奖41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46项,优秀奖8项;校级奖励18项。学院建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云创·智能电子创新基地,学生共立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22项,其中国家级14项。申请专利、软著5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学校于2017年8月入选第三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在当年11月与项目执行单位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启了“企业主导,学校主体,师生参与,校内实施”的高校人才培养及应用科研创新的新模式探索。项目建成了移动通信全栈实验室、1个互联网+智慧学习平台和ICT职业授权认证中心,试点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两个,企业方驻点工程师6人与学院教师组成混编教师团队共同实施教学,实行“一课双师”教学方式,构建起“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截止2020年9月,受益学生521人。为实现高起点、高质量办学,学院与中国电信兰州分公司、兰州海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在中电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分公司建设了就业基地,近两年已经接收我院30位毕业生就业。
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80701)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电子技术、信息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电子设备、嵌入式系统以及信息系统的设计、集成、运行、维护、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02
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与EDA、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算法与数据结构、数字图像处理。
通信工程专业(080703)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应用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集成、运行维护、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02
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与EDA、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数据通信技术、光传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信工程项目实施。
物联网工程专业(080905)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电子信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和智慧电网等物联网工程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系统集成、运行维护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02
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与EDA、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结构、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物联网工程规划与实施、云计算部署与运维。
咨询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931-2885585 2863381
监督电话:0931-2861447
邮编:730050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坪东路1号
网址:http://www.lzit.edu.cn
E-mail: 1291203329@qq.com
点击下图查看
走进学院|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点击下图查看
走进学院|兰州工业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点击下图查看
走进学院|兰州工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本期编辑:田 萱
值班编辑:杨 龙
责任编辑:崔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源:兰州工业学院”
投稿邮箱:3491049624@qq.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