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6月,校长乔海曙提出“以父母之心办学”教育理念以来,“学校有真心”“教师有爱心”“管理者有耐心”成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强大共识,各部门协作联动,各项举措齐头并进,以实际行动诠释“以父母之心办学”的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涌现出许多优秀经验和代表性做法。在11月26日召开的阳光学院“以父母之心办学”教育理念研讨会上,他们作了深刻而有智慧的分享和交流……
“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
校长乔海曙教授以《以父母之心办学:应用型标杆的基石》为题作分享交流。
观点采撷
鼓励学生“成人”,培养学生“成才”,服务学生“成长”。
学校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爱上自己的专业,帮助他们提升自信,更好地培养孩子们成才。作为管理者,要致力于解决学校服务角度的痛点,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举全校之力真正做好“真心办学”“爱心育人”“耐心服务”。
让学生把作业写在身边场景上。
阳光校园“留白”的地方,都是阳光学子“真题真做”的“画板”。真题真做是衡量应用型的主要指标,我们的教学要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拓展、思维训练、能力建构“四位一体”的目标,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提升。
用“打铁必须自身硬”应对永恒的变化。
做好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学校、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是阳光学院的必然选择。期待我们的老师,不仅要有“双证”(双职称),即职业证书+职称证书,还要有“双能”(双素质),即实践实战+理论教学。
外拓资源做市场。
现代产业学院是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的成果,我们的专业一定要面临市场选择和接受社会检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学院和专业要学会抱团取暖,主动应对招生就业的冲击,持续优化升级,积极探索应用型发展的新出路。
内强品质做极致。
学校的管理其实就是服务,各级领导必须学会赋能,用智慧来引领学院、学科、专业发展。
坚持压强原则,专注把有价值的事做到极致,发挥优势,确保底线,品牌强院。
小善似大恶,大善似无情。各部门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对结果负责,请示汇报不免责。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生活之苦,学会感恩珍惜;情感之苦,学会彼此成就;病痛之苦,学会升华生命。
过去四年的高速发展和成果积累,让阳光学院来到了当下最好的发展时期。
学校的发展得益于大家的凝心聚力,目前,学校着手制定阳光事业合伙人计划,期待广大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做成事,坚定信念敢担当,一起分享阳光学院的发展红利。
“以父母之心办学,创一流应用型大学”
副校长孙福权以《以父母之心办学,创一流应用创新型高校》为题作分享交流。
观点采撷
教师树立正确教育观,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注重过程育人、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教师不只是教书,更重要是育人。好的老师会影响孩子一生。
让学生忙起来,关键在教师从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平时忙起来、学起来,而不是期末“熬个夜,背一背”。
教育改革教师唱主角,主动求变,学校为教师搭台唱戏,配套支持:增设小学期,把优秀的企业资源引进课堂,提升师生综合实践能力;结合“师德标兵”“教学标兵”“服务育人奖”等评选活动,健全教师荣誉体系。推进教师能力提升工程,以入企挂职、交流访学等方式“走出去”,以教学培训等方式“请进来”;推进情暖工程二、三期,切实做到学业提升科学化、学情分析进入智慧课堂、教学一站式管理人性化。
“建立产业学院是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电子信息产业学院院长马秀荣教授以《阳光学院做实做强产业学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题,作分享交流。
观点采撷
为学校培养学科团队。通过与产业对接,有组织地将教师的研究方向调整到与产业需求相一致,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围绕产品开发这个核心。
为教师提供研究课题。拓展科研项目渠道,提高教师科研服务水平,通过与企业共同建立研究所、合作项目等方式,逐步确定产业学院优先研究的领域,形成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产品。
为实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将知识、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教育和科技资源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和实践基地。
“对父母之心办学的最好诠释,
就是要常怀爱心,磨炼匠心,戮力同心”
现代音乐学院邓倩副教授以《常怀爱心匠心,勠力同心育人》为题作分享交流。
观点采撷
爱心:教师的爱心是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理解、赏识和宽容等方面。一定要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真正擅长什么。
匠心:我们作为“教书匠”,作品是学生,要像一名园丁一样,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将学生塑造成一个积极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心:不论学校对老师还是老师对学生,都要加强思想认知的同向引导工作,增强同心。当然,学校也要遵循各专业学科的个性化特点,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阳光人才。
点击阅读:
全国十强!阳光学院在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再次跃升
福建省本科唯一!阳光学院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全国第三!阳光学院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全省TOP5!阳光学院8个专业获评中国顶尖专业
院士加盟!阳光学院再获强援
厉害了!阳光学院又有6位教授入选“闽江学者”!
央媒报道|阳光学院:推行“两大赛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新模式
央媒报道:从“管毕业”到“管就业”阳光学院打造“四维联动”就业服务体系
立项数居全省民办高校首位!快来看看阳光学院科研又有哪些新成果
省内唯一、全国第二!阳光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正式获批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阳光学院获2020年高等教育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0金!阳光学子在“互联网+”、“挑战杯”省赛中乘风破浪!
本期图片|方佳敏
本期文案 |党委宣传部
本期编辑 | 张佳梅 李梦斌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