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 砺行致远——凌启淡校长在2021级新生入学典礼上的讲话

龙岩学院,艺考

龙岩学院

2021-9-26 23:28:13 文/石磊

关注

鉴往知来 砺行致远

——凌启淡校长在2021级新生入学典礼上的讲话

(2021年9月24日)

各位老师,亲爱的2021级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龙岩学院2021级新生入学典礼。按照惯例,每年的入学典礼都会安排在新生报到次日举行。因为你们报到后,省内多地爆发新冠疫情,使得入学典礼推迟到了今天。但是,迟来的线上开学典礼依旧美好,即使有物理空间的阻隔,却能让我们在“云端之上”更加清晰地看见彼此。

在此,我谨代表龙岩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2021级的3300多名新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最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培育你们成长成才的家长们和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向因疫情防控要求而暂缓入学报到的60多名新同学,以及在外隔离的30多名新同学,表示亲切的慰问!也感谢全体同学对学校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理解与支持!

鉴往知来,回首百年前,旧中国风雨飘摇,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当时,闽西有这么一群年轻人,怀着“改造旧社会,宣传新文化”的使命,在我们学校附近成立了福建省最早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团体——奇山书社。奇山书社所出版的《岩声》报刊为黑暗中的闽西点燃一盏马克思主义的明灯。“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革命先辈也在闽西留下了血火交织、激情壮烈的青春奋斗足迹。时代在变,但青年人的生机和活力不变。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青春热血一脉相承,奋斗的誓言始终相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青少年代表在天安门广场郑重承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一张张青春年少的面庞,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誓言,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在龙岩学院这所红土高校点燃你们的青春梦想。如何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做一名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红土学子呢?就此问题,我想向大家提三点要求,并以此激励你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砺行致远。

一要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做红土学子的志气。朝着确立的目标努力是“志”,不达目标绝不罢休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年轻人要有志气,在空间上要向往远方。生活中,我们常有对远方的向往,其实,那是对理想状态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百年来,革命先辈和客家先民向着远方“北征南渡”。长征从这里出发,革命先辈一路向北,最终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客家先民顺流南下,沿河出海,从山的这边走向海的那边,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同学们,要努力保持对远方的向往,这会促使大家加快向美好生活前进的步伐。年轻人要有志气,在时间上要回顾历史。1921年、1949年、1978年等,这些时间节点,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坐标。今年你们入学又恰逢建党一百周年,作为红土学子,希望你们善于从“历史的对照中”寻找自信,乐于从“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中滋养自信,勤于从“自觉修好党史、国史必修课”中增强自信,让自己同时间赛跑、与时代并进。年轻人要有志气,在精神上要坚定信念。心志所向,根本是信仰问题。历史证明,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从1926年开始,我们闽西建立党组织,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十三年间无论面临什么样的惊涛骇浪,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背后,是闽西人民理想信念始终坚如磐石。未来的日子里,希望你们能够坚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成为这片红土地上的“追梦人”。

二要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做红土学子的骨气。翻开中国历史漫长画卷,我们可以看到,爱国是中华民族的魂魄,是中国人骨气的支撑,是中国文化的底色。闽西人一直有着爱国爱乡的传统。学校里有一栋胡文虎基金会出资冠名的教学楼。胡文虎先生是闽西著名的爱国侨领,他曾多次说过“爱国是我的天职”,也用行动践行了这个诺言。八年抗战时期,胡文虎先生个人捐助现金逾3000万元,是当时捐助最多的华侨。由此可见,爱国不是抽象和封闭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包括对家乡故土的依恋,对祖国壮丽河山、骨肉同胞的热爱和牵挂,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比如,在我的心中,闽西客家的传统民居——土楼,有三个层次的形象。“第一座土楼”是建筑层面的土楼,那是客家先民为抵御外敌、聚族而居,通过精心选址、建造、布局、装饰而修建的家园,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第二座土楼”是文化层面的土楼,客家人从北方中原迁徙而来,躲避了战乱,与当地住民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方言习俗、情感心态的家族文化。“第三座土楼”是精神层面的土楼,那是客家人几经辗转迁徙,却依然保持“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爱国爱乡、团结互助、崇文重教”的家国情怀。“三座土楼”从家园、家族、家国构成三个不同半径却同一圆心的“同心楼”。同心才能同力,同德才能同向。2020年春天以来,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就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举国同心、命运与共的团结伟力。今天,我们的家国情怀应当更多体现为时代责任。希望你们与时代进步、国家发展同心同向,将自我成长、自我奋斗的小目标汇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志向当中。

三要练就过硬本领,增强做红土学子的底气。底气从何而来?源于不断努力学习锤炼出来的本领。本领强,底气才足。迈入龙岩学院,从高中生到大学生,从家庭到集体宿舍……你们可能面临学习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如何有底气地拥抱大学生活,练就过硬本领呢?希望你们用“思想引领”。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引领我们党和人民军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天当教室地当纸,树枝石头当笔用”,甚至把字贴在背上,让后面的人边行军边学习。在和平年代,同学们要从中触摸历史,把闽西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锤炼思想品德的生动教材,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构建红土学子的精神坐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将来终生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希望你们用“应用赋能”。我们学校是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是培养“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这意味着你们除了要掌握好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做实验、进企业、到基层等方式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真正寓知于行,做到知行合一,成为具有红土特质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希望你们用“创新驱动”。站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驱动你们不断前行的,永远是那一份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近年来,你们的学长学姐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大幅增加,其中国家级奖项增加1.43倍;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作为新时代的担当者,你们也要勇于踏出尝试的第一步,敢于走前人没有走的路,善于打破各种守旧陈规,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

当然,真正的求学过程是艰苦的,从“未知”到“已知”也是一个磨练心性、追寻真理的过程。努力可能会被辜负,但永远不会白费。你们四个宿舍组团的名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是一条求知的路径。明代“阳明心学”创立者王守仁为了“格物致知”,“格”了自己家的竹子几天几夜,结果病倒了,从此开始了对“程朱理学”的质疑,后来在贵州龙场方才悟道。“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由此可见,求学路上难免会有曲折、反复,但这也正是我们个人的思考和能力向上提升的过程。

同学们,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希望你们恪守“星火燎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秉持“红旗不倒”的奋斗精神,在奇迈山下厚德敏学、在三创楼里格物致知、在桃心湖畔诚意正心,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中传承红色基因、绽放青春光彩,做一名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书写青春华章!

谢谢大家!

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或者在那里长期的逗留,比如商店、地铁、 飞机站。即使要去也要戴上口罩,回来后也要勤洗手,并且保持室内的通风。

同心抗疫丨全校“一盘棋” 拧成一股绳 ——我校全力做好中秋期间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取件码2021!龙岩学院新生线上开学典礼预告及直播链接来啦

一分钟防疫课堂 | 不同人群如何防护?志愿者一定记住这8点

第1440期

编辑丨吴雨思

责编丨陈曦

监制丨杨云

投稿邮箱:xcbtg@qq.com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福建本科院校-龙岩学院-微高校-院校号-龙岩学院-鉴往知来 砺行致远——凌启淡校长在2021级新生入学典礼上的讲话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