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7月22日到23日是大暑节气。同小暑一样,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而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小暑之名由此而来。而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三候知多少
中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每到大暑时节,气温偏高且降雨较多,适当的温度和雨水造成了细菌的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于是到了夜晚,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寻找食物的画面便经常出现;土壤变得高温潮湿,很适宜像水稻这种喜水作物的生长;而三候则是说在这雨热同期的潮热空气中,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邵翁先生言:“会有四不赴,时有四不出。”
其中四时便包括大暑在其中。
每当此时,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便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除青藏高原地带和东北地区以外的地区,持续35℃的温度已是司空见惯,部分地区还会出现40℃的高温。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此时若没有充足的光照等条件,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也十分不利。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所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的习俗有晒伏姜、喝伏茶、烧伏香、送“大暑船”等等。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运载各种祭品,渔民们轮流抬着“大暑船”,街上鼓号喧天,鞭炮齐鸣,祈福的人们在街道两侧虔诚许愿。“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SUMMER.TIME
藕段的弧度是大暑母亲的身姿,
苜蓿的花萼是大暑母亲的酒窝。
庭院深深,微风习习,
大暑同我,
潜伏于,
夏天里。
SUMMER.TIME.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撰文 |李心怡
播音 | 卓兴涛
图 | 蔡萍仪 丁雨泓 王佳鑫 郑东纯
编辑 | 林雅蓉
校对 | 徐芹
责任编辑 | 苏昭妹
审核 | 党委宣传部
扫码关注我们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