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
1972年1月7日,我国第一枚实用氢弹试验成功。
当天下午1点,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在气候骤变的不利条件下,彝族飞行员杨国祥驾驶强-5强击机携带氢弹实弹按计划升空。
在距离靶标中心还有9.5公里时,杨国祥迅速完成一系列的驾驶动作:转弯,增速,打开系统开关,拉起机头上仰45度,飞快地按下投掷氢弹电钮,顿时,飞机剧烈地震动。确认实战氢弹已经投下后,杨国祥急忙戴好防毒面罩,关闭座舱防护罩,加速向安全区飞去。
1972年1月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消息《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在标题下方,用醒目的黑体字刊登中国政府的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图源:中国军网
亲历者说
91岁的杨桢见证了“一堆一器”的建成,为氢弹研制提供了关键数据,他这样说道:
1951年,我即将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在毕业表格里我填上了“完全、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个人志愿栏里,第一项我写的是参军,第二项是“用原子能迎接共产主义”。
没有想到的是,钱三强先生到清华大学挑选学生时,竟然翻看了我们的毕业表格。当他看到我的时,钱先生笑着说“这小子还有点雄心壮志!”我就这么被选去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院前身)工作。同时被选中的几位年轻人,也都是具有强烈投身核科学事业意愿的应届毕业生。
1953年,我赴苏留学。在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读了两年后,一个紧急通知从国内传来,要求我立即办理离校手续,到莫斯科报到,接受原子能技术培训。如此突然,不少人为我惋惜,觉得我之前的研究、唾手可得的副博士学位,都将放弃。但我义无反顾。我更看重的是祖国和人民的信任,以及我从少年时代就梦寐以求的原子能事业。
在莫斯科,我见到了钱三强、何泽慧、彭桓武等老师。大家被分成几个不同的专业组,分别在苏方指定的几个单位参加学习。我被分配到回旋加速器上接受培训。回旋加速器开动时具有强放射性,所以用2.5米厚的重混凝土加铁块建了一个“碉堡”。可作为物理学家,必要的时候还是得进到“碉堡”里头去,而且必须是在加速器开足马力的时候进去。当时我心想:“害怕风险,那我们中国的回旋加速器怎么建?”我不止一次地担任了这个角色。
实习任务完成,钱三强、何泽慧先生等相继回国,开始筹备一个以苏联援建的原子核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即“一堆一器”)为主要设备的、新的原子能研究基地。1958年9月27日,“一堆一器”建成移交,这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中国从此跨入原子能时代。曾经,中国在原子能方面是外行,没有反应堆、没有加速器,即使想做什么,也没有条件。有了“一堆一器”,就意味着有了基础和能力去开展研究,满足国家需要。
自此,我在“一堆一器”上做了大量工作。其中,我在回旋加速器上开展的研究为氢弹的研制提供了关键数据。1967年6月,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只过了两年8个月。应该说,它集中了从钱三强、何泽慧、彭桓武起几代中国核科学家和全国各方面的努力,而让我们高兴的是,这里面也包含自己的汗水。
★
END
★
福州大学官方微信团队
来源:青春福大
责编:包玉兰
近期热门文章:
我们用四年拍了一部电影,今天上映!
听党史忆初心||我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实验
捐赠母校!76级校友梁火明为250余件矿物标本找到“归宿”
党史上的今天:6月8日
听党史忆初心||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