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截至2011年12月,中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达到3392万人,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17.5万个。
四大目标
充分认识志愿贡献、积极支持志愿活动、建立志愿网络体系和倡导弘扬志愿精神。[1]信息介绍
志愿者,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的人。如今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这一天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赞扬和倡导志愿者为社会义务服务的重要作用与奉献精神。国际志愿者日作为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标志已经深入人心。 目前全世界志愿者数量已经达到3至5亿人,工作时间每年累计超过150亿小时。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现代国际志愿者活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志愿者开展了义务服务活动,在重建家园、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状况
中国启动
2010年5月,团中央启动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简称 :“共青团关爱行动”)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作为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能、体现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内容,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内容的志愿服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切实有效帮助。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以来,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与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学校广泛建立“结对+接力”的机制,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切实有效帮助。根据中国志愿者网2011年11月信息统计系统数据,自2010年“五四”青年节启动以来,在全国2786个县市区旗所实施“关爱行动”,已结对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3.2万所。全国436000名志愿者在17000多个活动基地,通过学业辅导、感受城市、自护教育、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形式,帮扶了7300000农民工子女。目前,全国已经有10200名项目专员致力于“关爱行动”。 2011年11月共青团中央还将在全国推行的“七彩课堂”活动,对已结对的志愿服[2]务团队每年开展志愿服务的时间、次数和内容提出基本要求。已结对的城市随迁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年将接受不低于25次累计50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已结对的农村留守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年接受不低于15次累计30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目前整个活动正在进行之中。 同期开展的“七彩小屋”项目,为农民工子女们配备电脑、电视、书籍及各类文体用品等。让他们在此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在青年志愿者的辅导下做功课、学弹电子琴,还可与心理辅导志愿者聊天、谈心、做游戏。同时还将建立农民工子女档案和志愿服务档案,每个农民工子女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志愿服务团队每次开展活动的情况都将被记录下来。 [3]中国发展
人员引进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同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合作。早在1981年,中国政府代表即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代表在北京签约,决定互派联合国志愿人员。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华发展业务的官方合作机构,也是UNV项目的执行机构。交流中心同时也是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中方合作伙伴。迄今为止,该组织向我国派遣了来自不同国家的210余名志愿人员。他们有的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等工业发达国家,也有来自菲律宾、缅甸、毛里求斯等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些志愿人员在广泛的技术领域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在教学改革方面,他们为我国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和为满足对外开放的需要培养大批外语科技、管理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的发展已能够满足自身对外语人才、队伍建设及外语教学的需要,且在中国很多地区,其他一些国际组织也还在开展语言教学的援助项目。联合国志愿人员项目已基本实现这一初定目标。1997年以后,在中国合作框架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发展框架的指导下,联合国志
国际志愿者日
注册人数
2011年国际志愿人员日于12月5日到来,各级共青团组织针对广大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求,动员基层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与农民工子女进行结对和接力帮扶,为农民工子女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截至2011年12月5日,这项行动已结对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3.2万所,结对农民工子女730万人,全国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达436万人,已建设“七彩小屋”等各类志愿服务阵地1.7万个。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推动了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发展,截至2011年12月5日,全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达到3392万人,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基地)17.5万个。[4]背景资料
1997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第52/17号决议宣布2001年为志愿人员国际年。这一年发起了帮助实现国际自愿人员年的四项目标:加强认知、便利、促进和自愿人员网络。 2001年,国际志愿人员年,大会通过了关于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如何支持志愿工作的各种建议(2001年12月5日大会第56/38号决议),建议各国政府创造有利环境,进一步支持志愿行动。 2002年11月22日,联合国大会第57/106号决议呼吁采取措施,确保国际志愿人员日作为志愿人员国际年的后续活动,能全面发挥其潜力。 为了提升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促进志愿服务的开展、提高志愿服务的联网、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宣传,联合国大会正式宣布2001 年为志愿人员国际年(联合国大会决议A/Res/52/17)。该年卓有成效地增强了全世界范围内对志愿主义的潜力及贡献的认识。 作为志愿者国际年的后续行动并且为了纪念国际年十周年,2008年12月18日,大会决定于2011年12月5日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或邻近的几天召开两次全体会议(第63/153号决议)。 在2002、2005 及2008 年的联合国大会上,人们对关于志愿人员国际年的追踪报告进行了广泛讨论。在2008 年的讨论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2011 年纪念志愿人员国际年十周年(IYV+10)的决议(A/Res/63/153)。 纪念志愿人员国际年十周年的目标是巩固过去十年已经取得的成就和 保持由志愿人员国际年创造的发展势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被指定为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协调机构,并将于2010 年 12 月5 日将正式开展活动。[5]UNV组织
组织概况
197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组建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UNV总部原设在瑞士日内瓦,后于1996年7月移往德国的波恩。UNV是联合国系统内一个独特的机构,从事和管理与国际志愿者事业相关的
中国青年志愿者标识
项目运作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在全球业务的开展和项目运作主要通过驻援助国办事处或联合国相关机构与所驻国政府或民间组织进行伙伴式的合作。联合国志愿人员提供服务的项目通常由政府管理,并且经常得到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难民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或世界银行的技术援助和项目监督。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也应一些政府的要求作为项目的执行机构。资金来源
联合国志愿人员项目的部分资金来源于她的母体--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其他实质性的资金来源于联合国机构的日常项目预算,驻在国政府的捐款,捐助国政府的专项捐款,以及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志愿服务专用基金。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每年接受的对志愿服务专用基金的捐款达到一千七百万美元。重点领域
扶贫--农业技术扶贫和参与式发展、小额信贷等;环境保护;草原生态技术;再生能源应用;医疗卫生(艾滋病的防治);法律援助;妇女学与社会性别意识;信息通讯技术。技术领域
联合国志愿人员在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服务。联合国志愿人员服务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扶贫、安全农业、环境保护、卫生、教育、社区发展、职业技术培训、工业技术、交通、能源、信息技术、性别意识和人口研究到向战争动乱的国家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维和、组织参与民选等。 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 与需要技术帮助的政府进行技术合作; 2. 在社区和基层工作,帮助所在地区的人民达到自力更生的目标; 3. 从事人道主义的援助工作,帮助受援人民重建家园; 4. 从事民主选举及和平建设事业。 联合国志愿人员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聆听并参与讨论;他们提供教学和培训;他们鼓励、支持和促进他们的服务对象。在工作的同时,志愿人员还共同分享并交流思想、技术和经验。作为一名志愿者,不但直接参与帮助发展中国家达到其自力更生的发展目标、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状况、在战乱
国际志愿者日活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