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品种抓效益
在继续完善县级冻配改良站的基础上,把基层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和品种改良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项目配套和财政补贴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加快黄牛冻配改良点、羊改点和猪改点的建设进度;继续对重点村社、养殖场和龙头企业派驻专业技术人员,常年蹲点开展技术服务,形成县、乡、村和重点养殖企业三级良种冻配和技术服务网络,使全县牛、羊、猪、鸡改良点覆盖面达到80%以上。
加强配套抓服务
一是狠抓优质饲草基地建设。积极引进推广紫花苜蓿、饲用甜高粱、高蛋白饲用玉米为主的优质牧草品种,全面夯实并完成剩余的1.8万亩优质牧草种植任务(其中多年生牧草0.2万亩、当年生1.6万亩)。二是狠抓饲草转化利用。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切实加大青贮氨化饲料推广应用力度,建成青贮氨化池200眼,购置青贮氨化袋3.8万条,全面完成10万吨的青贮氨化饲料任务。三是狠抓标准化圈舍改造。按照“科学、简易、实用”和“生态、循环、清洁”的原则,把沼气建设与标准化圈舍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广“良舍”实用技术,全面完成标准化暖棚圈舍建设任务。四是狠抓技术培训服务。为切实提高**的思想认识,转变传统养殖观念,抽调专业技术骨干就良种引进、标准化圈舍修建、饲草料调制、防疫保健、科学饲养管理等方面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五是狠抓动物防疫。县财政每年投入15万元的动物防疫经费,并为217个村级防疫人员每年解决了360元的工作报酬,稳定了动物防疫队伍,为动物防疫工作奠定了基础。下半年,计划举办3期动物疫病预防及动物疫情处置应急演练,有效提高我县动物防疫应急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保障全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健全机制抓保障
在畜草产业发展上探索建立“四项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县上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和乡镇具体抓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和县乡畜牧技术人员包乡镇、包村社、包农户的技术指导责任制,加大工作督促检查力度,切实靠实各级干部的工作责任。二是考核奖罚机制。把“以基础母畜扩群、养殖企业、小区建设”等为主的设施畜牧业发展工作纳入县政府综合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系,制定考核细则和奖罚办法,坚持年终考核、动态考核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切实强化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抓工作的责任。三是协作配合机制。从制定规划、业务指导、资金投入、人才保障和舆论宣传等方面切实明确各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形成“县乡齐动、部门联动、群众互动”的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四是资金投入机制。积极利用担保公司,争取金融支持;积极谋划项目,争取财政支持;建立以奖代补机制,争取政府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外资投入;撬动民间资本,争取群众参与。通过多元化的投资,进一步完善和拓宽我县畜草产业发展融资平台,为全县畜草产业的发展开辟持续稳定的资金筹措渠道。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