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落实工作。根据上级的安排,在县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今年上半年落实能繁母猪保险户2685户、能繁母猪2717头,补贴农户保险费13万元。下半年落实能繁母猪财政直补农户3214户、能繁母猪4580头,直补农户财政资金45.8万元。
(七)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市局《关于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认真部署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市局制定的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结合部门工作职责,扎实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一是及时成立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监督所所长为副组长、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采用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的集贸市场、餐饮业、肉类销售摊点、屠宰场、超市、集体食堂、规模养殖场(户)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了监管对象档案。二是加强了《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畜禽及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报检制度、异地调运畜禽申报制度、不合格畜产品报告制度、疫情报告制度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宣传,提高了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使畜产品安全知识深入人心,营造一个关注畜产品安全的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加大了对集贸市场、饭馆、肉类销售摊点、超市、集体食堂、蔬菜经营店(兼营冻鸡肉)等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无有效检疫证明、无免疫标识、应免而未免畜禽上市交易,坚决杜绝无检疫证章、无检疫标识的畜禽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贩卖病死畜禽肉品的行为。四是加强对规模养殖场(户)及奶牛养殖户的监管,特别对他们的饲养环境、防疫条件、无害化处理设施、兽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用料。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补免工作,提高畜群免疫保护水平,降低疫情发生风险。
截至目前专项整治共检查肉品经营市场2家(次),活畜交易市场2家(次),各种肉类销售经营门店(摊点)56家(次),超市2家(次),饭馆68家(次),学校集体食堂12家,规模养殖户7家,出动检查人员60人(次),出动车辆10辆(次)。共检查牛羊肉1.6吨,猪肉12.3吨,鸡肉0.4吨,检出病害肉26公斤,进行收缴和无害化处理;发放餐饮业肉品购销登记台帐60本,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20份,办理简易违法案件2起,与3户畜禽贩运户补签了《畜禽贩运监管责任书》,与6家兽药饲料经营户补签了《兽药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补签《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40份。今年共与监管对象签订责任书210份,承诺书210份。
(八)渔业生产
本文来自文秘114 http://www.网址未加载,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一是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今年上半年共举办水产养殖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60人,提高了水产技术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二是建成游钓池塘10亩,配备餐厅、娱乐休闲场所600平方米。三是引进各类鱼种50万尾,其中鲤鱼种15万尾,鲢鱼种10万尾,草鱼种20万尾,鲫鱼种5万尾,经过各养鱼户的精心培育,鱼种长势良好,平均成活率80%以上,平均尾种50克,为渔业生产打下了基础。
(九)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落实情况
一是确定了草原承包面积。及时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编制了《渭源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方案》。已完成草原承包面积81.28万亩,其中:落实草原承包到农户面积64.31万亩,黄香沟牧场承包面积16.97万亩。二是完成了基本草原划定。划定基本草原面积81.03万亩,其中:人工草地面积30.55万亩,天然草原面积50.48万亩。三是完成了禁牧区域划定和草畜平衡计划。划定禁牧区域46万亩,核定草畜平衡面积35.28万亩,载畜量35758个羊单位,超载77232个羊单位。目前,省上已下达我县草原生态保护奖补资金325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县的畜草产业虽然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
产业投入不足,缺乏大项目的带动支撑
养殖规模小,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
产业链条短,内部环节松散,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整体效益差。
质量安全控制水平低,监管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在建的养殖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同时没有用于发展集约化养殖企业的贮备土地,制约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业发展步伐。
下半年工作打算
立足优势抓谋划
我县饲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县共有天然草原81.28万亩,人工草地16万亩,全县年可推广青贮氨化饲草在10万吨以上;相对丰富的饲草和劳动力资源,为发展草食畜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结合我县地理环境优势,提出了“南牛北羊川猪鸡,全县发展放养鸡”的总体发展思路,制定了《渭源县设施畜牧业发展规划》、《渭源县—2015年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和《渭源县南山放养虫草鸡发展五年规划》。确立了打造“全国有名的绿色肉生产基地”的目标。计划在全县建成10万只以上的南山放养虫草鸡养殖小区5个、1万只以上的规模放养点50个;新建养殖企业8个,新建养殖小区7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900户;引进基础母牛1000头、基础母羊只,建设30m3以上青贮氨化池200眼,完成青贮氨化10万吨;完善和新建牛冻配改良点6个,完成肉牛改良1万头,肉羊改良2万只,改建圈舍7000间;种植优质牧草5万亩。
多方筹资抓投入
一是发动群众“投资”。充分发挥广大养殖户的主体作用,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引导有养殖意愿的农户、特别是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人员发展畜牧养殖业。二是整合项目“筹资”。结合畜草产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了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报告38个,其中有条件争取的项目达到12个以上。并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加强衔接,从农牧、扶贫、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多渠道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争取全年项目下达资金达到540万元以上。今年的畜牧建设项目有渭源县黄香沟牧区清源渭宝养殖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项目10个,总投资67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52万元,对这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抓好督促检查,对建设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不予验收,不予拨付资金,确保将国家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的发挥项目建设带来的效益。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全面落实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利用我县的自然资源和畜牧特色品牌优势,争取、引进一批畜牧工程重点项目,切实解决设施畜牧业建设“资金短缺”这一瓶颈问题,不断增加设施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四是以奖代补“融资”。对县上安排300万元用于设施农牧业的补贴,按照“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南山放养虫草鸡规模放养点、基础母畜扩群、养殖企业、小区、青贮氨化池建设等进行补贴,充分激励、调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加快全县设施畜牧业建设步伐。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