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2)

论文致谢信,艺考

论文致谢信

2012-2-17 11:48:11 文/邵思琪

关注

   按照表5,再比较前说的说法,明代北方旱作区粮食亩产土地l石左右,其次是6—7斗、5—6斗、再次3—4斗,也有2—3斗,乃至不满斗的。明代北方两年三熟制已有一定的规模,这样上地可超过l石,如1.4—1.5,1.2—1.3以及l石上下,中等田地可达7—8斗,5—6斗,下地2—3斗。

 

   由於水稻的产量较麦、黍等旱地作物要高,所以在水源充足、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北方农民也有种植水稻的,有的还由政府直接试验、倡导。从所记亩产量看并不亚於南方,如:

 

嘉靖间山西沁州开渠引水种稻,亩收2钟有奇。⑨

   ①  万历《东昌府志》卷二。

 

   ②  《明经世文编》卷一四四。

 

   ②  嘉靖《彰德府志》卷二。

 

   ④  《明史》卷二六一《卢象昇传》。

 

   ⑤  参见郭松义《清代的亩制和流行於民间的田土计量法》。

 

   ⑥  康熙《岷州志》卷五。

 

   ⑦  《雕丘杂录》卷一五《晏如斋檠史)。

 

   ⑧  汪应蛟:《抚畿奏疏》卷八《海滨屯田试有成效疏》。

 

⑨  崔铣:《沁州水田记》,《明经世文编》卷一五三。

    山东青州府“海上斥卤,原湿之地皆宜稻,播种苗出,耘过四五遍,(欢迎访问零二七范文网/fANwen/lwzxx,范文大全)即生而待获,但雨阳以时,可收五六石、四五石”①。

 

   万历间,天津葛沽、白塘滨海区,开渠引水种稻2000亩,“粪多力勤者,亩收四五石”②。

 

   万历末,徐光启言北直房山、涞水二县,沿琉璃河和拒马河两岸,“可开渠种稻,每亩岁可收二三石”③。

 

不过毕竟因种植零星,有的兴废无常,而且产量也不稳定,所以从总体看,还不能占有一定的位置。

    ①  万历《青州府志》卷五。

 

   ②  汪应蛟:《海滨屯田试有成效疏》。

 

   ③  徐光启:《家书墨迹》第7通,引自梁家勉《徐光启年谱》13年条。

 

   由於以上我们引用的亩产数据基本上都以嘉靖後为主,故所指产量祗能代表有明後期。在前期,虽然也有与後期相等或稍高的产量,但总体权衡,可能要低於明後期,遣从元代或元末的亩产对比中便可作出估测。据有的学者考订,元代北方以种粟为主,照原粮计,低的3—4斗,高的可达1石,更低的还有不到2斗;南方出稻米:浙西(嘉兴路)上等和较好的田土每亩产米3石或2石,综合平均应在l一2石间。作高一点的估计,每亩1。5—2石。浙东地区的粮食产量高的可达米2石,甚至更多一些,低的则仅2、3斗。就多数而言,应在1—1.5石之间。从整个南方农业生产水平说,浙西应是上等,浙东为中。浙东的平均亩产,大体代表南方的平均产量。①明初的水平,应与元代相差不远或稍有超过,但不如明代後期。

 

   相比起来,清代能够查见的粮食亩产数据较明代要多得多,笔者在先前发表的文章中,曾辑录了上千个亩产数。尽管要用这千把个数据来说明有清二百来年的粮食产量仍显得力不从心,但是多一些数据,总比像明代那样数据严重不足要好得多,因为它至少能多一点旁证,把估测弄得更准确些。

 

从先前所录的数据来看,直到清代中叶,江浙沿太湖平原区的亩产继续保持着高势头。其中像乾隆浙江《长兴县志》记载的亩产米6—7石,顺、康时江苏松江府华亭、娄、青浦等县亩出米3—4石,②康熙间太仓州亩产米2.4—3.6石,③以及顺康之际,浙江海宁州,合米麦豆,中田产3石以上,腴田4—5石以上,④说明出米3—4石乃至6—7石,并不是稀奇的事了。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明代已有高产记录,至清代,东部的潮汕平原及其沿江地带都有亩产谷3—4石、5—6石,甚至7石以上的记载。据当时有人估算:“粤田上者收十一箩或十箩,次八九箩,下者五六箩”⑤。闽粤一带有以箩为量器的习惯,通常2箩为石,这样上田亩收稻谷5—6石,次田4石上下,下田2—3石,大致代表了广东的水平。清代南方稻作区粮食生产发展最显着的当推湘鄂两省,湖南尤为突出。湖北、湖南即明代的湖广省,清初仍是,後一分为二。湖广省在明初农业生产位居中中,明中叶已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称。到了清代,这一谚传更为很多人所乐道,甚至连皇帝也不例外。两湖的粮食高产区主要分布在沿长江、洞庭湖以及汉江与湘、资、澧、沅诸水下游平原区,高产记录像湖北江陵县,“附郭膏腴之田,(欢迎访问零二七范文网/FanWen/lwzxx,范文大全)每亩收获不下五六石”⑥;鄂东黄梅县泉甘土沃,计亩亦“可获五六石不等”⑦。在湖南,这样的记录就更多了,那裹习惯以下种多寡计算田土面积,大致每斗种田便是1亩。湖南早稻“布种一斗,丰年可收毛谷六石,次收四五石不等”⑧。具体到各州县,益阳近“资水之田,亩收谷五石”⑨;宜章“上田一亩,获谷五石”⑩;在辰州,有人置义田255.2亩,岁收净谷985.74石,平均约估亩产达7石多⑾。再如湘乡朱爵生 

   ①  陈高华等:《元代经济史》第四章“农业生产概况”,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②  叶梦珠:《阅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2页。案文中的钟当指为石。

 

   ③  陆思仪:《思辨绿辑要》,见《正谊堂丛书》本。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文秘知识-论文致谢信-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2)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