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信念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学校教育仅是其中一小段,在这一长期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态度,当遇到困难或学习枯燥无味时必须自我鼓励,调整状态,继续坚持。
第二阶段,“审问”。
意谓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笃行致远”“天道酬勤”放在校园里好久了,看过的同学不计其数,但是又有几人去追问?假如这样的状态用于学习,则许多内容会因不了了之而一知半解。
因此,在这一环节上,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多动脑,连环问。学习更多的是思维的过程,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看看是什么,想想为什么,试试怎么做。
第三阶段,“明辩”。
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假如这个会场突然灯不亮了,同学们马上会问为什么,我会说因为停电了,但是答案是不是就可能这一种呢?显然不是,灯不亮的原因需要我们不断去审问,不断去从审问的答案中找出合理的因素,从而对以后的判断提供帮助。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越多,就越需要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筛查和挑选: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有没有错误或不同看法?老师讲的解题过程是不是最合理的?我们读的书很多,这些书上的知识是不是全适合你?类似种种,辨清了,水平就上去了。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2012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发言:笃行能致远 天道必酬勤》相关的文章。
第四阶段,“笃行”。
这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踏踏实实,忠贞不渝,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笃行”指的是切实履行,专心实行;行为淳厚,纯正踏实。刚刚逝去的钱学森,是我国一个大科学家,是著名的导弹专家,我们称之为“中国航天之父”,他不仅学有所长,而且博学,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所悟的知识变成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力量,让知识长上了翅膀。
同学们,只有有明确目标、坚定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也唯有如此,一个人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所作为。我非常希望同学们能有这样的愿望。
2.关于做人:
天道酬勤,出自《论语》。“天道”即“天意”,是指自然规律,“酬”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即勤奋、敬业的意思,整句的意思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指“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也就是多劳多得”。所以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明天。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