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我和战士的情怀

记者节,艺考

记者节

2014-3-23 20:44:35 文/唐睿宸

关注
【027art.com - 记者节】记者节我和战士的情怀



电视直播澳门回归大典高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大队的士兵迈着矫健的步伐进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一刻,我也捆好腿上的支具重新站起来了!199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大队被中央军委授予“军旅标兵”称号,那时我正在仪仗大队驻地附近一家部队医院住院,因为脊髓血管出血,1991年底,我从编辑工作岗位又一次到北京复查,走进仪仗大队采访,是我记者生涯中值得骄傲的一个记录。

北京军区战友报社的朋友为我这个地方报社记者到仪仗大队采访“牵线搭桥”。记得那天上午,我做完理疗以后,就自己摇着轮椅飞快地向仪仗大队出发。

正值六月,天气闷热。赶到仪仗大队时,已近中午。操场上正在训练。浅灰色的水泥地面在强烈的阳光暴晒下仿佛冒着白烟。只听仪仗大队大队长,“天下第一兵”程志强用他那响亮的声音,向整个队列宣布:“同志们,现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报社记者敖继红来我们仪仗大队采访,她就在操场边看我们的训练……”

听着大队长的喊话和口令,操场上的战士走得更加精神抖擞。一面是充满青春朝气的军人,一面是困坐轮椅以车代步的我。这反差实在太大,但惟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相互沟通的桥梁。

到仪仗大队采访,我发现他们阳刚之美的外表下,是军人内在的严格自律的优秀品质支撑着他们。我在散文《挺起山样的英姿》中,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我对他们的赞美之情。这篇散文因为感情真挚,富有内在Ji情,歌颂了几代仪仗兵的精神而获奖。仪仗大队的官兵认可了我这位“记者大姐”。

我不仅写文章赞美军人,我也用实际行动学习他们。我把自己总是收拾得干净利落,把被子也叠成和他们一样的四方块。护士长表扬我,战士们真把我当作他们中的一员。仪仗兵小李的母亲原来是评剧演员,外出演出时受伤瘫痪。小李找到我,让我帮他写封信劝妈妈振作精神。于是,我不仅写信给他妈妈还为他妈妈订阅《中国残疾人》和《三月风》两本适合伤残人阅读的刊物。回到工作岗位后,接连好几年,每一两个月,我就把自己发表的文章寄给他们。仪仗大队办公室的一位干事曾回信给我:“认识大姐的人都为大姐取得的成绩高兴,不认识大姐的人看了大姐的文章都顿生钦佩之情……”

那时,不管是在医院的病房里,还是在医院旁边的街道上,只要遇见仪仗大队的士兵,他们就要向我举手敬军礼。我把战士的军礼视为我人生得到的最高奖赏。

和仪仗大队官兵的真诚友谊给了我工作的动力,我暗暗下决心,要不断超越自己。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仪仗大队到香港执行任务时,我发表了“海外华人专访系列”。那年7月我的第一本书《心之虹》问世,我一次就给仪仗大队寄去几十本。1994年9月,我为呼吁社会重视公共场所的“无障碍”改造,自费采访远南残疾人运动会,独自从边疆飞往北京,成为正式注册记者。1996年9月,我又一次独自到北京出席中国新闻社和中华英才半月刊社举办的“南湖杯”世界华人“我的一天”颁奖活动,和来自世界五大洲33个国家的海外华人代表一起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1998年3月,我得到一枚金质奖章:“内蒙古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自1998年8月起,我穿上迷彩服几次走进边防部队采风……1999年10月2日,天气骤然降温,营房里冰冷,为减轻我病腿的痉挛,我在使用热水袋时不幸把脚跟烫伤。“轻伤不下火线”,我没有离开部队。

我在边防通过军线给远在北京的程志强打去电话,想告诉他我也“当兵”了。他的电话很难接通,这一次也不例外。但仪仗大队通讯员告诉我一个好消息:1999年8月,写程志强人生经历的《仪仗先锋》一书出版,程志强已经签好字马上就要给我寄来。当时我所在的部队官兵知道了我和“天下第一兵”,和仪仗大队的“特殊关系”,和我的感情更密切了。他们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讲给我听,让我看到一个个军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特有的职业风采。

我烫伤的脚穿不上鞋子,我就让丈夫把他的鞋捎来给我穿,按计划完成了采访任务我才离开部队。脚跟上的伤口却感染了,为了让它尽快愈合,回到家后,医生严禁我下床让脚着地。直到80天后,1999年12月19日,医生最后一次为我换药,告诉我可以让脚跟落地站起来时,我欣喜万分,但是,要重新站起来,谈何容易?电视预报澳门回归大典就在当天晚上。我要等到澳门回归那一刻再站,因为我知道程志强又带队到澳门执行任务去了,我要和战友们在那一刻一同站立!

澳门回归,国之大幸。在中央电视台直播澳门回归大典即将进入高潮时,就如本文开头所说,我仔细捆好支具,它是从臀部一直到踝关节的钢架。电视里的人们正欢呼着,我流着汗水撑住双拐把支具撑直站立起来。1999年12月20日零时,五星红旗在澳门升起,我竟然和解放军仪仗兵同时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在祖国的一南一北同时站立着!这多么有意义。

澳门回归,国之大幸。在这Ji动人心的时刻,我又一次站立起来。这对当时已经困坐轮椅15年,又有80天“受伤”经历的我来说,可以说是我的又一次再生,是我人生旅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记录。2002年7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我创作的《界河军魂》,后记中写着这样的话:“……持续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那一天,创伤才全部愈合。那天看电视的时候,我戴上支具重新站立起来,……正是优秀的军人朋友们那种勇敢顽强、坚定执著的精神给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榜样,我感到自己骨子里是一个战士,无愧于我的军人朋友们,这是我的骄傲。”

我的军旅情结可能源自我达斡尔族的血统和父辈的经历,但我不是一个天生的战士。我也曾在生活的磨难和伤残的折磨中,想“缴械投降”过。10多年来,多次走进军营采访,让我不断感受着真正的军人素质,使我经受住了锻炼和考验,在军营外的社会大环境中,锻炼成了一名被军人朋友们认可的“战友”。还有什么比这更宝贵的人生财富呢?“天下第一兵”程志强说过:“精神不老,永远年轻。”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英雄群体,优秀的中国军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扶助我在人生之路上站立起来的精神支柱!

我希望我像战士一样永葆青春和朝气。在人生之路上,我自信:我将永远是一名战士!

我喜欢记者这个职业。对于一个热爱新闻事业的记者来说,永远是一名朝气蓬勃的战士。 


进入“我是记者 我身边的记者”征文专题


 

我们猜您可能喜欢以下文章: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节日庆典-记者节-记者节我和战士的情怀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