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名人故事:揭黑记者黄雄“行走在黑幕与真相之间”

记者节,艺考

记者节

2014-3-23 20:44:24 文/沈雅雯

关注
【027art.Com - 记者节】记者节名人故事:揭黑记者黄雄“行走在黑幕与真相之间”

在湖南娄底市,黄雄很有名气,不仅仅因为他作为《中国安全生产报》驻湘记者获过新闻奖,更重要的是他敢于揭露阴暗面,一直被当地的社会黑恶势力所憎恨和追打,其间还被关进监狱达半年之久。10年来,黄雄始终坚持以文字的形式来揭露社会阴暗面。他没有固定收入,家人接济过活。在接受采访时,黄雄说他当记者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生计,就是要揭露阴暗面!他说:“说真话的感觉真好!”

1996年春节后,因为在某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揭露阴暗面文章,以及喜欢管闲事等原因,黄雄被人陷害说他参与了当时的一起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而被收审187天。黄雄说,被“请”进去之前,他是一个容光焕发、体格健壮,体重110斤的阳光青年;“无罪释放”出来时,他形容憔悴,体重不到80斤,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为讨回公道,黄雄拖着伤残的身躯一次次到省城长沙和首都北京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情况。后来,此案引起中央和省里的高度关注,在原娄底市80多名人大代表的强烈呼吁下,娄底市人大常委会责成市检察院立案查处。最后,黄雄胜诉,获赔1.2 万元。检察机关建议分别给予原专案组的有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

有一次,黄雄去张家界调查一起烟花爆炸事故。妻子在家接到一个威胁电话后,就想打个电话告诉黄雄。可是拨了50多次,黄雄的手机一直无法接通。妻子担心他被坏人伤害,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她打电话向亲友求援。大家四处打电话寻找他的下落,但都没有结果。几天后,黄雄回到了家,夫妻抱头痛哭。原来是一场虚惊,黄雄去了烟花爆炸事故现场采访、调查,那里地处山区,手机就没有信号,无法接入或打出电话。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黄雄都安慰妻子:“过去的冤假错案我都不怕,我还怕这些人吗!”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记者们经常用以自勉的一句话,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在连续遭受邪恶势力的威胁、恐吓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这样的信念,更非易事。而黄雄做到了。“黄雄!”电话那头传来恶狠狠的声音,“你要是再敢管我们的事,要你全家死光!”电话这头,黄雄镇定自若,没有一丝畏惧地告诉对方:“如果你觉得报道失实,可以到法院起诉我。如果你要搞我,我告诉你我家的地址,你来吧!”黄雄说这样的电话他接得多了,几乎每一次重大批评报道的前后,都会有威胁电话。

2005年2月,他有过不再当记者的念头。回过头来一想,这些年,写新闻得罪了这么多人,想重新找份工作很难。黄雄说因为这个原因,他只好把记者这份工作坚持做下去。为什么想改行?黄雄回答,由于他是《中国安全生产报》聘用的驻湘记者,没有固定收入,平常只靠微薄的稿费维持生活。对这样的生活状态,黄雄感到窘迫,但让他欣慰的是,家人非常支持他的工作,妻子有稳定的工作,父母还能工作赚钱,不仅帮着他看管孩子,平常还能在经济上接济他。

“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而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黄雄说新闻界的楷模范长江的这句名言给了他勇气。“尽管我因为敢为人民说话,成为了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但却因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因为工作卓有成效,2007年元月,黄雄走马上任,出任安全生产报驻广东省记者站副站长。2007年10月,黄雄也再度高票当选娄星区第8届人大代表。摆在他面前的仍是一条充满坎坷的荆棘路,而黄雄也将一力向前。

人物简介

黄雄,1974年生,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人,《中国安全生产报》驻湘记者、娄星区人大代表、娄底市人大代表。2001年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先后采写了500多篇新闻报道,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人民之友》等中央和省级重要新闻媒体刊发。2004年其撰写的《安全会上睡着了》新闻稿,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本文来源:/a/20120406/404644.html

我们猜您可能喜欢以下文章: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节日庆典-记者节-记者节名人故事:揭黑记者黄雄“行走在黑幕与真相之间”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