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条件水平。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用2-3年左右的时间,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工程、学前教育工程、信息化工程、教师培训工程、社区教育工程建设。力争2012年6月前,建成双十中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京口岩小学、霞阳小学二期、锦里小学二期,建成东孚幼儿园、霞阳幼儿园、海沧中心幼儿园。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确保教师进修学校的校舍、设施设备、师资队伍按省定标准配备。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库的软件和硬件建设,辖区中小学信息技术、电化教育装备水平达省级示范学校(园)标准。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以学校为单位,80%以上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各种设施、设备达到省颁标准。教育部门要全面统筹、合理配置,用好用活资金,各有关部门要把创建教育强区摆在优先的位置,做到特事特办,为学校排忧解难,保证有关工程按计划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三)推进各类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实现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消除“大班额”现象,解决好城区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健全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资助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推进学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有序推进0~3岁早期教育工作。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实现教育资源优质配置。教育教学适应新课程需要,学校内涵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完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健全保障机制,大力普及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规范学籍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就学保障制度、义务教育档案资料制度、义务教育学额巩固制度。教育事业发展各项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过规定要求。
(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省定编制标准配备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特殊教育教职工配置满足事业发展需要。配齐配足紧缺学科教师,根据需要开展教师转岗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与年龄结构。有序开展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工作。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业务培训活动。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培养计划;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加强校长的履职考核,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培养一批优秀教师、优秀校长。教师进修学校切实履行教师教育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的职责,不断强化教师培训、教研功能。定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建立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制度,完善师德监督考核机制,提高全体教职工师德水准。
(五)强化课程改革实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的政策、经费保障与社会引导,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化素质教育社会环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重视以班主任为主体的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创新德育活动载体,加强养成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常规。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探索建立、逐步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各个阶段教育形成一批办学特色鲜明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优秀成果,能起到辐射示范、优化整体作用的学校。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