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的意思、出处、故事

古诗,艺考

古诗

2024-6-20 10:15:38 文/石雅雯 图/黄欣怡

关注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它们不仅凝练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承载了深刻的教育意义。“目不窥园”是一个常用成语,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它的意思、出处及背后的故事。

“目不窥园”的意思、出处、故事

一、“目不窥园”的意思

“目不窥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专心致志,埋头苦读,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分心。形容人学习非常专注,意志坚定,不受外界诱惑。

二、“目不窥园”的出处

“目不窥园”出自《汉书·匡衡传》。原文是:“衡家贫,庸作以供晨夕,常读书,欲卧则就火取薪,因卧诵其书,闻邻人家有藏书者,乃与其佣作而借观之。邻人奇之,稍稍与之,衡遂通经术,世称勤学焉。”

三、“目不窥园”的故事

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与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匡衡有关。

匡衡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他家里没有书,他就借邻居家的书来看。白天要做农活,他就利用晚上读书。有一次,他听说邻居家有藏书,但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去借。于是,他主动去帮邻居干活,借此机会阅读那些书籍。

为了能够更好地读书,匡衡在自家的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通过邻居家的灯光来照亮自己读书的地方。尽管如此,匡衡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于是他更加刻苦,每当他读书时,目光从不被窗外美丽的花园所吸引,这就是“目不窥园”这一成语的由来。

匡衡的勤奋和坚韧最终得到了回报,他不仅学业有成,还成为了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和文学家,被后人称颂为“匡老先生”。

总结

“目不窥园”这个成语,通过匡衡刻苦读书的故事,传递了勤奋学习、专心致志的精神。它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排除外界的干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匡衡的事迹不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也为我们树立了坚持不懈、追求知识的榜样。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目不窥园”这一成语,并从中汲取力量,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专注,努力追求卓越。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诗词鉴赏-古诗-“目不窥园”的意思、出处、故事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