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七年级四班的家长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校的发展您的孩子到****来已经两个多月了,在这两个多月里,他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学会了独立,做人学会了感恩,与人相处学会了宽容,对待学习学会了反思。他们正向着“情商丰富、智商发达、体格健壮”的目标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每个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习惯、兴趣特长、思想性格都心中有数,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育辅导措施。
但是,无论学校教育怎么到位,都无法取代家庭教育的地位。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两个主体。
因此,我们今天召开家长会的目的就是让这两个教育主体在理解、沟通的基础上,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合力,发挥家校教育的最大效益!
。下面我把学校及近期学生的一些情况向家长做以下汇报。
首先,想向各位家长汇报一下学生近来的学习、纪律等各方面的情况。
自从新学期开学以后,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比如我班的 等同学在纪律、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等班干部工作出色,为班集体出谋划策,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等同学在课堂上大胆表现;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 比赛的第二名,为班级争得荣誉。 这些都表现出良好的班风。但也有个别学生行为习惯不太好,如:上课有做小动作的习惯、课堂上不能大胆表现自己、说话随便等问题。不过,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些不良的习惯他们会自觉改掉的。希望每一位家长时时处处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多表扬、激励,让每个孩子都看到自己优势,认识自我、表现自我,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毕竟,孩子应该超越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初中小学区别】初中,是学生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少年转变和个性逐渐形成的时期。它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它将完成一个学生质的飞跃。这是一道难越的坎。从小学升入初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不 少初一新生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初中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上初中后手足无措,生出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和健康成长。
初中与小学相比:科目多、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作业量大
【学习】中学是人生知识基础的奠定时期,而初中又是整个中学的奠基阶段。在课堂上,初中生比小学生学习的门类要多,而且每一门学科的内容逐渐趋于专业化,并接近科学体系。他们面临的学科的常识性知识越来越少,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越来越强。
在学习方法上,中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能够理解基础上记忆,记忆基础上灵活运用。初中阶段,老师们不再像对小学生那样,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学生感到中学老师不如小学老师讲授得那么仔细,学起来吃力,有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只能囫囵吞枣地咽下去。随着学科的多样化、深刻化、要求这就特别需要初一新生从小学的依靠老师逐步朝着独立方向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不死记结论、公式,要重点掌握其推导过程;不满足于会解题,要穷究为什么这样解;不孤立地学知识,要将各知识点揉成一个整块;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从识记到探究的转变;不局限于课本,还要拓展到课外。另外,还要合理分配各科学习的时间,有计划,有重点。
分数区别,小学考试的分数和初中考试的分数,是不可能等同而论的,小学生考个90分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在初中,有时候,你考个80分也是班级第一,小学常考90多,在初中考不及格也是可能,因为两者不可相提并论,当然分数不能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一项指标,我们也不能以分数论英雄,要同时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关注的是学生这一阶段的成长经历
正因为初中与小学的众多差别,我们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初一新生带着新奇和愉悦迈进了中学大门,但半个月或一个月后,不少新生便出现各种消极的心理症状,如讨厌上学,对成绩失望,对学习产生焦虑情绪,对老师反感和对立,与同学不合群等等。这是为什么呢?由小学进入中学不仅是上学地点的改变,还有随年龄的增长带来的自我意识的增强。有的孩子小学时成绩好,在班里做学生干部,步入中学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再当班干部,感到失望;有的学生小学毕业时成绩不理想,与同学们有一定的差距而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努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可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等等。这些状况都可能导致学生发生上述心理问题。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