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法则(5)

对联大全,艺考

对联大全

2011-11-03 09:52:19 文/王子轩

关注


【多音法】

与上述两法利用汉字同音异字不同,多音法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造成同一个字在联中的音调变化,给人以奇诡绝妙之感。多音法楹联中最著名的当推山海关姜女庙的一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副联语上联连用七个“朝”字,下联连用七个“长”字,如果不懂读法,很难理解联意,如果熟谙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征,则深觉此联妙趣无穷。对该联的读法,方舟认为共有十种,但大家熟悉的是以下两种: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长涨长涨,长长消。 如此一读,其景自现,它将天与云的变化规律高度概括,使水与云的景观跃然纸上:碧冥沧海,日日潮起潮落;皓穹长空,常常云涌云消。再将孟姜女望夫哭长城的故事加以联想,岂不令人感慨万千。与此联用字、格式相同的楹联在我国很多,像福州罗星塔联、江西赣南梅江畔古庙联、浙江温州江心寺联、四川长宁朝云庙联等,足见此联影响之大之广。 有一副豆芽店门联,比上一副楹联更加奇特,其联云: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对此,有人解读为:上联一、三、五、六字读“chang,经常”,二、四、七字“zhang,生长”,下联则正好相反,上下联的意思就是所生豆芽经常长,越长越大的意思(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 对,向人们暗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之意。 *漏字法 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下,在联语的创作中故意漏写某字,借助所漏写的字去表达楹联创作的主旨的制联方法俗称漏字法。用漏字法制作的楹联,一般具有谜语的功能,谜味隽永,猜趣无穷。如: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相传有一个叫“吉生”的庸医,水平低下,却爱自吹,有人便在其门上贴了这副楹联予以嘲讽。在上下联镶嵌的成语中,每个成语都故意漏写了一个字,所漏写的字合起来恰是他的名字。这样的漏字法作的楹联,艺术效果比不漏“吉生”二字更佳。再如: 人称新郎新娘,原本是旧相思一对; 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 风味几番? 这副联中故意漏去一字,让前来贺喜的人自己去品味,自我感觉用什么字好就填上什么字,填不上来,说明这种风味难以用语言表达。这一漏字,正是寓联意于联外。又如: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袁世凯死后,有学者撰此一联相“悼”。这副楹联故意不按楹联作法之常规去写,使其不能成对,向人们暗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之意。 *制谜法 为了使创作的楹联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创作意图,有时在楹联中不直说,而是隐寓于上联语之中,要“捕捉”其联意,和猜谜语一样,一要费一番思索的,用这种方法制作楹联叫制谜法。用制谜法所创作的楹联实际上就是谜目的谜语楹联。这种楹联往往具有双重的含义:一重是楹联本身的宣示之意,是比较明确的含义;一重是其深层之义,是在联语背后所隐寓的含义。这样的楹联,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宣传性等多种效果兼备,在民间更为多见。

常见的制谜语的楹联,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联中隐字 东生木,西生木,掰开枝丫用手摸,中间安个鹊窝窝; 左绕丝,右绕丝,爬到树尖抬头看,上面躲着白哥哥。 这副楹联所表现的似是讲农家小孩爬树取鸟蛋,描绘相当形象生动,凡农家孩子多有体会。其实这是一副谜语联,上联隐一“攀”字,利用隐示法,先隐示“木木”,利用象形法,隐示“大”和“爻”,再加一“手”字,则组成“攀”字;下联用同样的方法,将“幺幺、木、白”隐示出来,可组合成“樂”字,颇富巧思。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楹联法则》相关的文章。2.联中隐事 雄鸡鲤鱼猪婆肉; 香菇木耳曲子耙。 相传此联出自湖北某地的一个杂货铺。楹联中所列举的六味食品都是温补的“大发”食品,也是一般杂货铺里常有出售的食品。该联所隐示的是“开门大发”之意。这样的楹联看似粗俗平常,实则匠心独具,耐人寻味。

3.联中隐物 万顷波涛乘骑过; 不胜将军弃甲逃。 该联上联指“海马”,下联指“(败将)酱”,在谜语联中,这种写意隐物的楹联是很多的。

4.联中隐物指事 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笛; 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弦琴。 此联为苏州王鳌与松江徐阶的戏谑联,上下联似乎是讲吹笛弹琴之事,实则上联所要表达的一层意思是指“吹火筒”,下联则隐指“弹棉花”一事。这样的楹联均能一语二用,语意双关,联意含蓄。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实用工具-对联大全-楹联法则(5)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