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法则(2)

对联大全,艺考

对联大全

2011-11-03 09:52:19 文/王子轩

关注

 *顶真法 顶真法又叫联珠法。是在上下联为复句的联语中,每句句尾字词均为下句的句首字词,上递下接,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要做到语句递接紧凑、生动明快方为佳联。如: 寿禄比南山,山不老,老福人,人杰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宝贵,贵有稀客,客多是理,理正言顺也; 晦气如东海,海真大,大贪鬼,鬼面兽心,心术不端,端是财痞杂种,终必一死,死无下葬墓地,地伏饿狼,狼撕其身,身败名裂哉! 相传这副楹联的上联是个好吹牛拍马的富家子弟给一个大富翁送的寿联。做寿之日无人能对下联,喜得富翁眉开眼笑。一个穷秀才见了上联,即对出下联,叫一小孩送上,气得富翁七窍生烟,寿席不欢而散。这副楹联的上下联都是采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上联把富翁捧上了天,下联却把富翁骂得狗血喷头,死有余辜,令人拍手称快。又如: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再如: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八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楹联法则》相关的文章。【拆拼法】

在楹联创作中,将楹联中的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并,巧妙地制作联语的一种方法叫拆拼法。用拆拼法制作的联语,既要保持楹联原有的对仗特点,又要受所拆拼的字的形体结构的严格约束,因而在制作时有一定难度。但是制得好的拆拼楹联,能使语言曲折有致,而又耐人咀嚼,有如用拆拼法所制作的谜语一样,富于趣味性。好的拆拼楹联实有画龙点睛之妙,从而使联语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如: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戰;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上联拆拼“张、骑、戰”三字,下联拆拼“嫁、孕、甥”三字,分别表现了驰骋疆场和儿女情长的两种场面,富于趣味性和艺术魅力。又如: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瓜切片,竖八刀,横七刀。 这副楹联的上联拆“冻、洒”二字,下联拆“分、切”二字,从这些字的构造、方位去展开描写,使整副楹联富于谜味和情趣。再如: 鸟入風中,啄去虫而为鳯; 马来芦畔,吃尽草以成驴。 上联似是说鸟吃虫后变为凤,马吃草后变成驴,初览此联,给人以离奇之感,细细品味作者在拆字拼字上巧妙手法,则会有全联既具哲理又富情趣之感。还有的拆拼楹联,用在特定场合,分拆离合,颇费匠心。如: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四川某县县官姓柳名儒卿者,欺上瞒下,横行不法,人称其为“柳剥皮”。有人便用他的名字作了这样一副拆拼式楹联送给他。上联拆隐“儒”字,因为“儒”字可拆为“亻、雨、而”三部分:“亻”——非正人,雨——装作雷公模样,而——却少三分面目(面去三为而);下联拆隐“卿”字,“卿”字可拆为“卯、艮”两部分,“卯”——惯开私卯,“艮”——绝无一点良心(良去点与艮近似)。借对“儒卿”二字的拆析与描划,贬斥“儒卿”的阴险歹毒,字字句句鞭挞入里。这副楹联既是一则谜语,也是拆拼联中的绝妙之作。
【加减法】

由于某种需要,将某副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或笔划组成新的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这种作联的方法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时常出现,常见的有:

1.加字 又(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人揭走,最后撰一联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后各添三字,大家在春节早上见到的春联就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还有一个传说。明朝才子解缙未成名时,住所与一富翁家的竹林相对。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翁见状大怒,便令家人将竹子砍掉。解缙自知其意,便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翁见之,更加恼火,干脆把竹根也刨掉了,解缙只觉好笑,便把楹联又添二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任凭富翁将竹砍短、除根,楹联依景而变,只气得富翁目瞪口呆,无计可施。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实用工具-对联大全-楹联法则(2)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