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在《连线》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三星公司的文章。三星从一家贩售水果、干鱼的小公司成长为电子行业的国际巨子,他们也有重新夺回市场份额的经历。在中国,人们提到三星时会说,那是一家以设计为本的公司,给予了许多中国转型企业Ji励与启发。我想知道,同样是以设计为本的诺基亚是如何看待三星的转型?
A:要知道,在手机、汽车、手表这些已经相当成熟的产业,所有公司都会注重设计。现实的情况是,好的设计是进入市场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入场券,平庸的设计则绝对不够也行不通。一家公司要想进入市场,就必须拿出像样的设计来。所以,摩托罗拉也好,三星也好,都要推出好的设计,这是他们的入场券,没有什么特别的。过去十年来,我们一直很重视设计,而其它公司是最近才真正地重视起设计的。对于我来说,不仅是做什么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做。于是又回到文化层面上来,诺基亚的设计不是芬兰的设计,也不是美国的设计,它体现的是国际化的设计理念。三星公司来自韩国,带有浓厚的韩国风格。不过我不会对竞争对手的设计进行评判。正是由于各公司争相推出不同的设计,国际市场才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景象。我在诺基亚已经很长时间,我们的团队是很棒的,但随着手机行业日趋成熟,我们自己清楚每一项设计的生命周期会很短暂。就像汽车业和时装业,由于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所有的创意几乎都被轮过一遍了,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满心期待每季的新款设计。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所处位置,还是有足够的创新空间和足够的品质提升空间的。
Q:您认为今后五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中国——设计将扮演何种重要角色?
A:首先,诺基亚具有长远的眼光,我们比任何对手都更加懂得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竞争对手的好产品。事实上我们曾经错过了某些机会,但凭借着良好的创新能力,我们很快就扭转了局面。诺基亚一直面向未来,我们在产品类别和设计风格方面是有前瞻性的整体构想的。
关于中国,我们会积极参与中国的市场,增强对中国的了解,在中国进行设计开发。我希望看到的是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培养出国际级的设计师。我认为这很重要。我们可以把这些设计师送到洛杉矶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或者斯坦福大学学习,那里的设计课程非常棒——艺术中心的课程更加专业,艺术学院的课程则更紧凑,我更喜欢艺术中心。培训一定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重点不是强调文化的差异,而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芬兰设计师的思维是芬兰式的,德国设计师也有自己的特点,意大利、英国的设计师亦然,但他们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国际意识。问题是我们能否从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得到启迪,产生出独特的设计。
文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会利用文化影响来推广我们的产品。例如,我们将一款手机命名为Jinx,得名于哈里-贝瑞在一部007电影中扮演的邦德女郎Jinx.你可能不喜欢这个词,因为它有些迷信,但它的确是源于那部电影。
Q:你还为电影《少数派报告》设计过手机,谈谈这个吧?
A:是这样的,有一天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手下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我,请我参与讨论一个创意。我用了两个小时跟他们的创意小组讨论未来的通讯设备,然后他们请我设计一两个构思。于是,我就设计了一款怀表式的手机。这款手机是我亲自设计的――我想出创意,然后画出设计图,然后由我们把它最终制造出来。那是一个可以像怀表一样弹盖打开的手机,非常酷。最后他们用了这个设计的一两个概念,但这个模型并没有出现在制作完成的影片中。
Q:那个手机在市场上有卖的吗?
A:没有,这些构思都没有实际的产品。不过其中的某些想法,比如不锈钢外壳,是会呈现在现实的产品中的。
Q:国际上有许多设计奖项,比如iF,红点(Red Dot)等。您如何看待产品获奖与市场份额之间的关系?
A:我获得的第一个大奖是红点的年度最佳首席设计师奖,而后是年度最佳团队奖,这是很有声望的奖项,我们都上了杂志。我所知道的所有国际性设计大奖我们都得过,比如IDEA金奖、IDEA银奖,所有的iF奖项,以及日本的一些奖项。设计类的重要奖项一般都是由美国、德国、日本这些设计大国颁发的。
不过奖项并不等于销量。有的时候奖项甚至带来霉运。就像获奥斯卡奖的影片可能更注重其艺术性,因此不见得获得理想的票房。因此一项创新设计并不一定带来眼下的成功,不过却可能在未来得到认可,因为这样的设计往往是领先于时代的,而奖项的评委看重的就是这种先行的意识。而这种创新是要高于大众的接受能力的。大众往往会接受非常直观的产品,但对于创新性很强的产品,大众往往并未做好准备。
如果你研究一下那些真正的创新,就会发现,电视花了十年时间才走进千家万户,传真机也花了近十年才为普通人家所接受,面向大众推出的蜂窝电话出现于1988年,但直到98年才真正随处可见。然而,树立一个优秀的品牌则需要更长时间。诺基亚从最初一家默默无闻的胶鞋制造厂发展到全球第五大品牌,就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当然这也与产品的性质有关。我不知道现在的数字如何,曾经有一段时间,每五个手机用户里就有三人使用诺基亚。而我们为大众设计的不同型号的手机也得过很多国际大奖。总之,对畅销和获奖要有合理的认识。
Q:我们今天的采访内容将刊登在新浪网科技频道上,这也是我们首次向读者介绍工业设计。我希望您从诺基亚设计师的角度向我们的读者阐述一下,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什么样的设计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以及您对中国的用户怀有怎样的愿景和承诺。另外,我们的读者中还包括很多学习工业设计专业的在校学生,您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吗?
A: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今后的五年里,该做什么。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必须先弄清楚前面我说过的文化影响的问题:文化影响意味着什么?你能拿出什么独特的东西给全世界看,中国能拿出什么独特的东西给全世界看?中国能否生产出与众不同的原创性产品?能否开始改变它看待一件产品的角度,从世界工厂转而成为原创产品输出地?中国能拿出独特的产品吗?我认为中国是有这个潜力的,而且必须要这样做。
至于第二个问题,现在机会摆在你们面前,中国的年轻一代应该趁此改变目前的现状。毕竟,这是前所未有的好机会,你们要是能抓住它就太好了。诺基亚,包括我自己,我们都致力于成为中国以及亚洲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在设计方面,我们在中国有一支设计团队。就像我们在世界其它地方一样,我们在中国建立设计团队,是为了参与中国的经济成长。我们在当地开展业务,同时对当地的人才给予支持。对于任何一位年轻的设计师,你能帮的最大的忙就是聘用他,支持他成为全球产品开发环节中的一份子。而这意味着不单是为中国市场设计产品,也是为世界其它地区的市场设计产品。我们不想让中国设计师仅仅为中国设计,我们希望看到中国设计师为全世界设计。所以,我们关注的就是中国的设计师能不能拿出独特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个产品要能真正地不同于意大利、美国、德国、芬兰的原创设计。你们应该从自己的文化元素,从自己的视觉文化、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世界各地的人都喜欢其他国家所独有的东西。但是,一个经常往返于不同国家的人会发现,无论飞到哪里,全世界的机场都一个样子:一样的商店,一样的商品,这实在很令人失望。我希望有一天,当飞机降落在中国时,我会发现这里的机场与众不同,不仅建筑美观还有更强的文化感。
所有的机场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这真是很悲哀的事情。各地独特的文化被撇到一边,因为我们必须要国际化,必须要……也许大多数人对于机场的要求就是舒适,并不需要在外观上有太多的变化。但就我而言,迪斯尼乐园里的变化都比它们多,一个个不同的主题,就是一个个完全不同的场景,他们至少在有意地寻求变化。当你来到法兰克福机场或是香港国际机场时,你会发现它们真是漂亮,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否有当地特色呢?
Q:不要扔掉传统?
A:不要扔掉传统。
Q:也不要闭门造车。
A:正是这样。就说我自己吧,我祖父十五岁时从意大利西西里移民到美国,我们家其他亲戚也是从意大利来的。我的根在意大利,我牢牢地记着这一点,这是我创作Ji情的源泉。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是意大利裔的美国人。我从中感受到了意大利人的浪漫主义精神,这是我创作的动力。每个人身上都有诸如此类的影响,你应该把它发掘出来。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