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术馆建筑外立面和美术馆
安定与跃动,人工与自然
单纯性与复杂性,光与影
和美术馆设计腕儿拍摄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局部)和美术馆
和美术馆将于 2020 年 10 月 1 日起试运营
对公众预约开放
广东顺德北滘新城怡兴路6号
和美术馆&安藤忠雄
建筑家 安藤忠雄
从职业拳击手到建筑师,普里兹克奖得主安藤忠雄至今在全球设计了88个博物馆/美术馆,他在作品坚毅冷酷,就像重拳出击般有力撼人,也像艺术拥有直指人们精神本源的力量。
水之教堂
经过5年多的筹划,2020年,79岁的安藤忠雄设计的和美术馆终于在广东顺德揭开神秘面纱。
Chichu Art Museum
巴黎商业交易所改造
乍见这座叠层圆环形的美术馆,人们可能并不会立刻认出这是安藤忠雄的建筑。这种“非典型性”,正来自他对岭南环境的审慎思考,以及他对每个项目所抱有的挑战态度。
直岛美术馆
Museum SAN韩国
和美术馆的‘和’
和美术馆建筑外立面和美术馆
这是一座由家族发起的非营利民营美术馆,家族希望将历史文化与当代艺术融合,带给人们和谐、安泰生活。和美术馆因此得名,“和谐”也是这座美术馆的主题。“圆形”最能代表“和谐”意境,因此这座建筑从建筑设计到细部工艺,都以多样化的圆来呈现。
和美术馆建筑外立面和美术馆
实际上,和美术馆中的“和”不仅代表“和谐”,也有动词“和(huò)”所代表的混合之意。因为安藤忠雄希望“在设计中融汇中国岭南建筑文化”,而岭南建筑的特色之一就是“空间融合”。
建筑外立面设计腕儿拍摄
建筑师前期对岭南建筑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在设计中融入了以下三方面特征:
建筑外立面设计腕儿拍摄
呼应自然观
和美术馆外的夹岸花园,呼应了岭南园林的自然观。花园遮挡着美术馆的全貌,来访者需由清水混凝土弧形主入口进入,曲径通幽而后豁然开朗。
建筑外立面设计腕儿拍摄
同时,夹岸花园的景观设计以水景为主,可缓和亚热带夏季的酷暑。当建筑倒映于水面,水池便成为建筑别具特色的底座。安藤此前的很多美术馆和教堂设计也都借助于水景达到建筑气质。
安藤忠雄设计和美术馆手稿和美术馆
借鉴‘天圆地方’
和美术馆是以圆形和方形构成的建筑形体,借鉴了中原古建筑中“天圆地方”的正朔文化元素。
和美术馆建筑外立面和美术馆
在圆形的建筑形态中,不但设置了中国近现代艺术展示空间、公共活动空间等人性化的功能区域,也设有可灵活应对当代艺术展示要求的简约立方体挑空展厅。“圆”和“方”的视觉对比,为美术馆赋予了更多个性内涵。
和美术馆夹岸花园及水之径 (俯瞰局部)作品:Ballast, 洛克西·潘,不锈钢,1219.2 cm × 1539.2 cm × 967.7 cm,2019和美术馆
‘光’是希望的象征
“光”被普遍认为是希望的象征,美术馆是“数字时代人心居住的地方”,人们需要在建筑中发现梦想。和美术馆对自然光的引入,延续了安藤忠雄的一贯思想和宇宙观。
和美术馆夹岸花园(俯瞰局部)和美术馆
在圆形的核心大厅之外,安藤忠雄也为当代艺术作品设计了简洁的立方体挑空展厅。方与圆的对比也为美术馆赋予了独特的空间个性。
挑战‘双螺旋’楼梯
建筑内部设计腕儿拍摄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和美术馆
安藤忠雄视每一个项目为一次新挑战,“创造就是战斗”。这次的建筑设计是安藤对“动态几何”的挑战:在稳定结构中寻求动态平衡。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设计腕儿拍摄
建筑的圆环像涟漪一样荡开,形成了建筑的核心形态。这些圆以一定偏心率由下至上逐渐扩大,四层圆环重叠交织,原本明确的中心对称空间因此得以丰富。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局部),作品:《像素细 胞——鹿#58》,名和晃平,综合材料,218.6 cm x 181 cm x 150 cm,2019 和美术馆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设计腕儿拍摄
安藤忠雄向来“以打游击的方式介入城市”。隈研吾在悉尼的The Exchange建筑综合体与此异曲同工——“鸟巢”般的扭曲圆柱形建筑位于刚性高楼大厦之间,并用纤细的自然材料过滤甚至对抗压抑的城市密度和高度。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设计腕儿拍摄
与“圆”环叠层外观设计相呼应的,是以双螺旋楼梯为核心的五层挑空中庭设计。这个双螺旋楼梯(在建筑上被称为“变截双曲面楼梯”)是这次安藤式自我挑战的核心,并且是世界首创。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设计腕儿拍摄
在单纯整体的圆柱形大厅中,这相当于是两个经典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螺旋楼梯错落叠加。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设计腕儿拍摄
在富有张力的垂直空间中,以DNA结构的螺旋楼梯连接各层视线焦点,营造出只有“双螺旋楼梯”才能创造的层次丰富的旋转空间。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设计腕儿拍摄
当然,安藤忠雄对于大型螺旋楼梯的偏爱由来已久。兵库立县美术馆、狭山池博物馆和淡路梦舞台都曾不同程度呈现过这种形式。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设计腕儿拍摄
正如他在书中所言,
“在我的作品中,楼梯是为人的希望而设置的。”
这座螺旋上升的楼梯,将为建筑的带来仪式感和灵魂。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局部)和美术馆
而螺旋楼梯所指向的光的来源,也是他心中建筑神圣性的来源。“我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并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设计腕儿拍摄
对安藤忠雄而言,从万神庙到朗香教堂,从光之教堂到这座美术馆,从天窗洒进来的是同一束光。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设计腕儿拍摄
混凝土之诗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设计腕儿拍摄
众所周知,安藤对施工工艺非常讲究。细节如平整度、光洁度以及对缝,他都有自己的一套“丝绸版混凝土”的要求。
他的这种苛刻认真,与其说是工艺要求,不如说是一种人生观。“人生只有一次”他常常说,而混凝土也只能浇筑一次,品质精确是处女座的安藤忠雄必须力求的。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设计腕儿拍
何况他非凡坚韧、“连战连败”的人生体验,成就了他严于律己的性格。做建筑就是做人,手工清水混凝土容不得半点马虎。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设计腕儿拍摄
建筑材料本身就足以承载美学观念,诚实的建筑应该呈现材料原本的样子,包括用于定位的孔洞也应悉数保留,成为墙面的一部分,就像过程是结果的一部分。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设计腕儿拍摄
这种朴素的观念结合光影在混凝土上斑驳微妙的变化,成为了安藤忠雄的独特设计美学。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设计腕儿拍摄
在整个建筑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为0.8万平方米的美术馆内,清水模板的面积约为5.8万平方米,浇筑的清水混凝土约为1.7万立方米。
和美术馆展厅三设计腕儿拍摄
对于任意两块清水混凝土之间的拼缝,安藤要求误差在1毫米上下;混凝土浇筑成型以后,“边缘要和刀切的奶油蛋糕一样整齐”,摸上去感觉“割手”才算及格。
美术馆展厅一(局部),作品:《黄色回旋镖与红茄的移动碎片》,亚历山大·考尔德,金属着色,198.1cm ×238.7 cm × 104.1 cm, 1974和美术馆
和美术馆展厅二(局部)和美术馆
和美术馆展厅三设计腕儿拍摄
和美术馆展厅三(局部)和美术馆
最让施工人员头疼的,莫过于双螺旋楼梯的整体浇铸。它由清水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施工工艺难度极高,堪称“世界唯一”。
此外,安藤忠雄要求每层楼的地板拼缝全部对齐。这些对细节的严格把控,在一些人看来可能觉得没有必要。但是在他看来,建筑载体的品质会决定观众的体验,因此必须在每个细节上追求完美。
和美术馆建筑外立面隔栅设计腕儿拍摄
安藤忠雄
5个美术馆/博物馆设计
非科班出身的野生建筑师安藤忠雄,通过擅长将混凝土材质以任意形式运用在建筑、结构中。我们整理了5个美术馆设计代表,对其作品的设计手法也有详细讲解,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位“清水混凝土诗人”对于艺术空间的理解。
巴黎商业交易所改造
法国·巴黎
(预计2021年开放)
法国商人弗朗索瓦·皮诺委托安藤在列入遗产名录的建筑物内建立画廊,皮诺委利用这个空间来收藏他的当代艺术品收藏。77岁的安藤忠雄把巴黎商业交易所改造成博物馆,他认为这个项目才是他的职业顶峰。
圆柱形的画廊将形成主要的展览空间,并将被设置在建筑物的圆顶天花板下方的中心。一个新的300个座位礼堂和门厅将设置在主廊下方,整个圆柱体将被九米高的混凝土墙包围,直径将跨越30米。
地面和墙面都是采用混凝土材质。地面上则采用现浇混凝土,为防止由于大面积现浇产生的开裂,采用设置分隔缝完成此次工艺。
为了和混凝土材质更好的融合,二层设计的内圈环廊玻璃栏杆通过嵌入地坪固定的处理方式,让栏杆立面尽可能保持干净简洁。而内圈环廊的增加使参观者从俯瞰的角度欣赏艺术作品,同时可以拥有更好参观穹顶壁画的视野。
安藤忠雄把3000平方米的画廊空间安排在三层楼上,他设计了一个开创性的设计,仔细考虑建筑的建筑和历史特征,尊重它的过去,同时适应如今的需求。建筑物的外部及其标志性元素,如原有内部立面、天窗和壁画将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Museum SAN
韩国
(2013)
这座坐落在韩国原州的博物馆,SAN Museum以空间、艺术和自然的首字母命名。它由安藤忠雄(Ando Tadao)设计建造,光与空间艺术家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完成室内,并于2013年开放。
很多人选择在这里独自冥想,因为这里自然光线营造的神秘氛围,以及四季变换的色彩易于人们进入安静的状态。为了回应游客的这种需求,博物馆还再次邀请安藤忠雄设计了,在博物馆内的一个小的圆顶冥想中心。
当你走进禅坐大厅,你可以放下所有事物,紧贴在地板上,透过天花板上的一个小窗户可以看到天空。主楼连接着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空间,让人们得以一窥连接天地和人的哲学。
Chichu Art Museum
(2004)
Chichu艺术博物馆建于2004年,是一个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场所。博物馆大部分建在地下,以避免影响濑户内海美丽的自然风光。
莫奈、詹姆斯·特瑞尔和沃尔特·德·玛利亚的作品均陈列在这座建筑里。尽管博物馆主要是在地下,但设计将大量的自然光引入室内,随着日夜和四季时间的推移,改变着艺术品的外观和空间本身的氛围。
整个艺术空间中有一颗直径2.2米的球体和27个镀金的木制几何形体,在Walter De Maria的指导下作为一件艺术品进行创作。观众在从天花板进入的自然光下体验这个空间,根据时间的不同,在房间的照明上产生戏剧性的变化。
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
美国·德克萨斯州
(2002)
“空间,只有当人们进入它时,重要的角色体系结构才能在此体现。发挥空间的架构,鼓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与思想之间在绘画和雕塑中呈现。最重要的是人们相互之间的互动。”安藤忠雄说。
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充分体现了安藤忠雄通过简单的几何体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塑造建筑。远看五个长条形平顶凉亭像是漂浮在上面的1.5英亩的池塘上。只用混凝土、钢、铝合金、玻璃和花岗岩这几种材质,博物馆完美地“漂”在池塘的中间。
“通过使用玻璃作为壁,物理上有一个来自外部的保护和阻挡,但在视觉上外面和里面没有边界。通过在玻璃上看到通过水面反射的光,表示了缺乏边界的感受,同时感觉到它存在于壁上。”设计师说。
正是这种缺乏边界的感受,使沃斯堡艺术博物馆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通过使用材料的打造使建筑看似漂浮在池塘上。
光也成为了博物馆的设计重点:漫反射的光。40英尺高的Y形柱支撑着的悬臂现浇混凝土屋面板,并已成为博物馆的象征。
直岛美术馆
日本·香川
(1992)
“在我的作品中,
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这所特殊的美术馆隐藏在地下,简洁到极致,仅使用最为朴素的混凝土,只在地表留有几处几何形状的开口,却美得让人屏息。安藤忠雄是以“自然环境与人”的再思考为题,作为设计思维。
大量运用“顶光”照明,观者对艺术品的感受也会随着一天中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美术馆的主旨就是“在某一个场所经由时间来培育艺术”。在这里,艺术没有被建筑所束缚,而是超越内与外的界限,自由地获取场所。同时,它也掀开了“特定场所艺术”的新篇章。
进入美术馆后,首先通过了一个开放式的通道。光从切面锐利的墙壁涌入,通道的墙壁通过不同形态,呼应地面铺设的石块,折射出不同的光影,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压迫感,使人通过通道时的视觉体验更为强烈。
安藤的作品所带有“建筑符号”深深影响着我们,而这些符号的内涵是厚重的是沉淀积累的,而不是单薄的,也正因如此才能成为使“安藤式印记”的建筑成为经典。
WIRE TOPIC
设计腕儿话题
您期待去参观和美术馆吗?对安藤忠雄的哪个作品印象最深?欢迎大家积极分享留言。
地产开发商传播合作 | 地产设计顾问咨询| 国际品牌
info@网址未加载
010-8860 0030
Designwire设计腕儿**首发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欢迎大家将设计腕儿设为‘星标’公众号
第一时间接收精选内容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 楼梯设计腕儿拍摄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