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学院全景简介及报考指南

院校简介,艺考

院校简介

2011-4-16 15:30:06 文/孙浩楠

关注

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是1998 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学校。
        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湖北西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的美誉。沪渝高速(上海至重庆)、宜万铁路(宜昌至万州、重庆)横贯境内。校园依山傍水,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幽雅,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校园面积15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00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5亿元,教职工1396人。
        湖北民族学院的历史溯源于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改为湖北省立七师,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58 年开办专科,1977 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恩施分院,1978 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4年4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鄂西大学题写校名。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验收,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并于1977年开办医学本科教育。
        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法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预科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14个二级学院及一个按民营机制组建的独立学院——科技学院,另有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和二级甲等附属医院各一所。共 49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 9 大学科门类。有18个专业招收双学士学位。
        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秉承“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民院精神和“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的校训,引领着民院人不断奋发图强。改革开放特别是近20年以来,学校办学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1999、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点2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有文艺学、基础数学、应用化学、民族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中医基础理论6个硕士点,宪政与法治、林学和中医学3个专业与外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民族学、林学两个一级学科成为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另有湖北省高校优势和特色学科4个, 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硕士点立项学科19个,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2个。有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各1个。
        学校经过多年来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一支正高职称近百人,博士100余人的共784人的专任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中,博士、硕士生导师90余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省级各类专家24人。另聘有“楚天学者”2人,国内外知名大学兼职教授6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另有外籍教师 9人。
        2007年以来,学校科研人员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34项,其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70项。鉴定、结题170多项,获获各级各类奖励60多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出版专著、教材96 部,在国内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近300余篇。
        学校坚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000余人,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他们中有的在中央国家机关任职,有的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任职,有的在世界著名高校和跨国公司任教任职,有的长期扎根于鄂渝湘等省市的民族山区,许多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骨干,为国家特别是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 22000多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5000 余人。
        学校注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办法,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近几年,学校应届毕业生考取全国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均居同类高校的前列。在校毕业生的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过级率均高于省属院校的平均水平。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湖北赛区一等奖1次,二等奖 3次,三等奖8次。在近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共获湖北赛区一等奖2次,二等奖7次,三等奖1次。2007年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上,我校运动员取得4金、2银、3铜的好成绩。由我校师生组成的“土苗兄妹组合”在2008年举行的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原生态唱法金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有我校21名学生参加演出的湖北民俗歌舞《山乡春来早》亮相中央电视台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2010年4月30日,“土苗兄妹组合”唱响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均受到海内外观众一致好评。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多次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并与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部分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互派访问学者。
        学校务实的办学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多次受到国务院、国家民委及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部、国家民委、中央有关部委、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多次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有着70多年辉煌办学历史的湖北民族学院,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校教职员工正积极落实中国共产党湖北民族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抢抓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学校之机遇,切实走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内核的内涵发展道路,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努力把湖北民族学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有特色的民族大学!

湖北民族学院

 学院概况

  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于1996年成立。现有美术与音乐两个系,设有美术学、音乐学、艺术设计学、舞蹈学四个本科专业以及新媒体艺术、民族美术、民族音乐、环境设计、动画、声乐、舞蹈编导、器乐等12个专业方向,四个教研室。此外,设有湖北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一个,以及中南民族大学国家民族美术实验教学中心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实验教学研究基地一个。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余人,在籍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 64人,其中教授及正高职称1人;副教授10人;讲师24人;博士1人、硕士30人;兼职教授6人。 
        学院拥有一流的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教学、科研设施,教学楼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功能齐全的画室、设计室、琴房、多媒体教室,现代化的音乐厅、展厅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院图书室藏书9000册、视听资料800盘(盒),订阅专业期刊72种,为师生创作、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学院艺术研究中心有装备先进的数码设计工作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室、雕塑与陶艺工作室、MIDE制作室、数码钢琴室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00万元,学院建立了学院网站、和12个实习实践基地。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家文化部、教育部举办的专业赛事中获金、银、铜奖1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研究论文及作品600余篇,公开出版画册与学术专著22部。 
        学院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音乐会、学术报告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近年来,学院举办各种形式的作品展览和音乐会50多场次,成功举办了两届湘、鄂、渝、黔四省“山里·山外美术展览与学术交流会”以及多场教师独唱音乐会和教师个展,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10余场次。 
        学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专业技能比赛,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展演活动中荣获金、银、铜奖等各种奖项400余项。从已毕业学生来看,毕业率达**,学位获得率90%以上,就业率在95%以上,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被录取到国内外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社会反映良好。
        目前,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学院依托学校服务空间,植根地域民族文化土壤,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不断开拓创新,开发利用地域、历史和民族文化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了富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办学特色。
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大学院校-院校简介-湖北民族学院全景简介及报考指南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