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桂子山上,占地2000多亩,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她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优秀人才。
学校下设24个院系、60余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59个本科专业(方向) 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研究生90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学校基本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00余人,博士生导师200余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专兼职院士等20人。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有权自行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现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湖北省二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物理学专业、历史学专业);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数字化学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药与化学生物学、夸克与轻子物理)和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信息技术);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中心1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0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8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势头良好,科研实力逐年增强。近五年,学校科研项目总经费快速增长,2009年科研项目经费达1.2亿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连续三年在全国高校排名前 10 位,教育部社科基金立项总数连续四年在全国高校排名前6位;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1946篇,申请发明专利182项;在全国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中名列第8位,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连续五届在武汉高校排名第二,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 、湖北省科技奖励一等奖6项。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及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校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位列全国部属院校前列。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桂子山艺术节”、“一二·九诗歌大赛”、“名家名师讲坛”等成为我校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在武汉地区颇具影响,为学生培养、锻炼、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目前拥有10余栋现代化教学楼,建有两座图书馆,馆藏面积13000余平方米,藏书280余万册,并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分布在各院、系、所、中心可供学生学习用的计算机9000多台;已建成与国际互联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学校建有多功能体育馆、体操房、游泳池、网球馆等各类现代化体育设施,可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学校与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越南等7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学校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近几年,学校经常派出人员到国外留学深造,还有一批教师活跃在国际学术讲坛上,为促进中外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做出了贡献。学校建有专门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负责招收和培养各种层次的留学生,推进国际汉语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立足湖北,面向中南,辐射全国,全体华中师大人正以昂扬的斗志,为争取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前身为1952年组建的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图画制图系,1985年学校复办美术专业并成立美术系,2004年4月组建美术学院。下设美术学系、艺术设计系、造型艺术系和城市形象与当代艺术中心、美术文化研究所、楚艺术暨长江中下游古代美术研究中心及视觉传达图形研究中心。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绘画四个本科专业,美术学省级重点学科,具备艺术学一级硕士学位和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两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
美术学院现有教职工69人,专业教师54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19人,讲师25人,助教1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人数比例的25%,在岗教师中有硕士生导师10人。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师生美术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和比赛并获奖。学院作为华中地区美术教育与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师资和专门人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近年来都保持在95%以上。
美术学院为适应学校确立的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制定了本院的学科发展规划,重新确立了学院建设发展的总目标,即突出美术教育研究特色,积极拓展设计艺术、动画和造型艺术学科的发展空间,把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美术教育、美术创作与应用美术兼备的研究型学院。
专业培养目标
美术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
培养适应当代基础美术教育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社会美术教育需要的合格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能运用现代设计方法,熟悉市场运作模式,从事视觉传达、展示空间设计方向的设计师及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动画专业
培养具有网络互动创意与实现能力的三维游戏、新媒体艺术方向的设计师及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绘画专业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国画、油画及版画方向的艺术家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注:(在培养各学科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并为各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学院课程系统
【学科基础课程】
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设计原理、设计软件基础、素描、色彩
【美术学专业必修课程】
美术学教师教育方向必修课程:美术学科教学论、教师口语(普通话)、教师书法、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国画、雕塑、油画、版画、书法篆刻、美术鉴赏与批评、陶艺、手工、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民间美术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1、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必修课程:现代设计史、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形设计、版式设计、印刷工艺、导向设计、CI设计
2、展示空间设计方向必修课程:现代设计史、制图学、视觉传达与展示、展示空间基础、展示模型设计与制作、展示专题设计、博物馆策划与设计
【动画专业必修课程】
游戏表现基础、游戏原画表现(一)、游戏原型塑造(一)、游戏设计艺术表现(一、二)、游戏娱乐创意与制作(一)、影视后期创意与制作
【绘画专业必修课程】
1、中国画方向必修课程:花鸟、山水、水墨人物、书法、线描、篆刻
2、现当代油画方向必修课程:艺用解剖学、透视基础、素描、油画基础、古典油画技法、雕塑基础、新具像油画技法、立体主义与表现主义绘画语言实践、抽象绘画与综合材料实践、当代艺术实践
3、铜版画方向必修课程:艺用解剖学、透视基础、素描、版画形态转换训练、油画基础、铜版画技法、木版画技法、当代艺术实践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