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办主任来帮忙
作为一年一度的教育民生热点,高考及各院校的录取、选拔工作备受考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和期待。为方便考生及家长了解重庆市高校招生情况,我们特别推出《招办主任来帮忙·2022大型融媒体系列访谈》报道。
今天邀请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王文,和全国考生一起,就学校的相关招生政策、专业优势、就业情况等问题交流分享。
问题1:学校今年招生政策和往年相比有什么变化?招生专业和计划有无增减?
答:2022年学校招生政策和历年基本保持不变,具体请查看学校官网招生章程。2022年13个专业类、40个专业计划面向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7500人(较2021年增加100名);新增密码技术应用、通信软件技术专业,新增电子商务类、航空装备类、机械设计制造类3个类。
问题2: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报考专业有哪些?考生报考这些专业与其他院校该专业有什么不同的亮点之处?
答:学校提供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通信类、汽车制造类、自动化类、机械设计制造类、航空装备类、物流类、财务会计类、电子商务类、建设工程管理类、艺术设计类、广播影视类共计13个专业类,40个专业供学生报考。报考亮点在于学校以专业特色统领办学特色,紧密对接重庆市“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关停并转,重构“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建筑智能化”等突出电子信息和智能化特色的14个专业群,打造专业群“高峰”“高原”“高岗”,形成对接智能全产业链的专业群品牌。以群建院,建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建筑与材料学院、智慧健康学院8个(专业)实体性学院以及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国防教学部3个(育人)功能性学院。学校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主编国家规划教材65部,立项建设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建成国家级重点(骨干)专业16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资源共享)课程13门、国家级实训基地13个。
问题3:一所优质的学校离不开强师的加持,学校的师资力量如何?
答: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培引并举”打造高水平团队和领军人才。学校现有教职工162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含在读)175人、正高级职称133人(二级教授4人),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等4人,9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全国技术能手等省部级以上杰出人才100余人。建成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2 个,立项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近五年,教师技能竞赛、教学比赛获国家级奖项目31项(一等奖3项),其中,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竞赛教学设计赛项一等奖(第1名)1项、二等奖2项,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 5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2 项;教师获国家级教材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问题4:作为一所独具特色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独特之处?
答:学校凝练出“十用十不用”等核心育人理念方法,全面推进“大思政”三全育人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立德树人水平和育人质量。同时,率先提出了“技术技能教育的英才育人”理念,创新实施了“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工匠工坊支持计划”“星光大道奖励计划”,为“重电学子”开出个性化成长清单,着力培育卓越大国工匠。培养了诸如“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杨成兴以及“全国技术能手”李小松、王杰等一大批高素质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学生男子足球队连续十一年蝉联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重庆赛区冠军,并于2016年问鼎全国总冠军。学校啦啦操队代表中国勇夺2019年国际技巧与舞蹈啦啦操锦标赛银牌。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重庆市本专科院校第1。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298项(一等奖69项),其中,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银牌各1枚,全国“挑战杯”大赛金奖1项、银奖3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6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问题5:很多家长比较关注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请您介绍一下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于促进就业学校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学校促进就业主要举措:加强多方联动,增强就业工作“聚合力”;加强资源拓展,扩容就业岗位“蓄水池”;加强数据分析,建好就业数字“驾驶舱”;加强指导帮扶,夯实就业工作“稳定器”。
学校毕业生就业落实情况:学校2021届毕业生7935人,男生占 63.38%,女生占36.62%。2021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11%,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从具体毕业去向来看,“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升学(内地)”为毕业生主要去向选择,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依次为 46.93%、43.18%。
2022年专升本考试情况:共有4719名同学报名,技能竞赛免试67人,退役大学生士兵104人,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380人,普通年级考生4168人。上线总人数(含免试)一共4159人,学生上线率88.13%,较去年提高2.57%。专升本报名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48.96%,较去年提高2.4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是名符其实的就业升学双优学校。
问题6:“新高考”模式下,学生报考应该更注意哪些方面?
答:一是研究志愿填报规则:不要轻易放弃后续批次的志愿、不能盲目和随意填报志愿、用够政策填报志愿。
二是牢牢掌握主动权利:志愿填报是学生人生发展非常重要的环境,志愿填报不能简单委托他人,更要注意检查填报结果和注意账户密码保护。
问题7:对于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学校有哪些资助政策?
答:学校成立助学贷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国家助学贷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学工部,具体负责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对象为我校具有正式学籍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在读大专生。但贷款金额每人每学年最高原则上不超过8000元。
国家奖学金额度为每人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为每生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平均3300元/年。实际发放奖助学金金额以当年市财政局、市教委下达的预算为准。
学校奖学金:学年奖学金(300-1000元每人);单项奖学金(150-3000元每次)。
除此之外,学校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资助办法、学生特殊困难补助实施办法(试行)、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具体参见学生手册。
问题8:填报志愿是忠于专业还是忠于学校,很多考生都会纠结这个问题,您对于考生们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专业和院校有什么建议?
答:从职业发展认知角度讲:职业发展认识是一个长期且不断调适的过程,在志愿填报阶段,学生有明确或较明确发展方向,建议优先考虑专业;反之优先考虑学校。
从学生高考分数情况看:如果分数有优势,肯定既要保障专业又要保障学校;只有在分数没有绝对优质的情况下需要取舍;在低段位分数没有优质学校选择情况下,就要优先选择好的专业。
2022年招办主任来帮忙
重庆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本科生院副院长杨国梁访谈
西南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李栋宣访谈
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执行主任吕亮访谈
重庆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招生考试办公室主任徐晨访谈
重庆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冉久飞访谈
重庆邮电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韦柳琴访谈
重庆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王辉访谈
重庆工商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静访谈
四川外国语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申安桂访谈
四川美术学院招生处处长张弛访谈
重庆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周娜访谈
重庆三峡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文菘访谈
重庆文理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何独明访谈
长江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处处长王诗成访谈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处处长张琪访谈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马正兵访谈
重庆警察学院学生处副处长杨志全访谈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招生工作处处长黄一鸥访谈
重庆工程学院副校长、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建东访谈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招办主任宋辉访谈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招生处处长余立勤访谈
重庆财经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裴莹访谈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俞恒访谈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雷嘹亮访谈
重庆移通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闫倩访谈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招生处处长周密访谈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杨婷婷访谈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管理科科长饶清风访谈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