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2021年第49期 总第235期】
展览顾问:庞茂琨/ 张杰/ 焦兴涛
项目策划:吕澎/ 何桂彦
策 展 人:吕澎
展览执行:宁佳/ 李国华/ 蓝庆伟
开幕时间:2021年3月26日 16:00
开幕地点: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一楼大厅
展览地点: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1号厅、3号厅、7号厅
展览时间:2021年3月26日 — 5月26日
展览主办:四川美术学院
展览承办: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新绘画”这个词并没有一个截然的边界,实际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一代的艺术家开始了当代绘画的历程,直至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即2011年《改造历史》展览的举办——彼时中国经济因有效地度过全球经济危机而成为世界的佼佼者,更多的人倾向于认为一段涉及“新绘画”的历史告了段落,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了一个更为复杂并难以定义的时期。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史的人都清楚,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最后的时间以及80年代初,以四川美术学院为端倪和主力的“伤痕美术”开启了新时期的艺术思潮,之后的“85美术”正是基于“伤痕美术”和同时期的“星星美展”对艺术家思想的开启,而形成的一个轰轰烈烈的现代主义运动。之后,经济领域里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商品社会在80年代后期的兴起,一些多少与消费社会有关联的“后现代”思想苗头也出现了,但是,直至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的结束,整个80年代的中国艺术所呈现的面貌仍然定型于“先锋”、“前卫”以及人们通常所说的“现代主义”。在整个80年代,四川美术学院在改革开放初期所积聚的思想与艺术创造的敏感性始终保持着活力,大多数艺术家不仅参与了80年代中期的现代主义运动,同时也跨越了现代主义进入当代绘画领域,并在90年代形成了强大的势力。
的确,四川美术学院新的一代人在“伤痕美术”出现之后被孕育出来,并接力了80年代的现代绘画。大致从90年代初期开始,即在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波普艺术开始构成普遍影响的时候,一些年轻的川美毕业生对绘画有了更为敏锐的理解,并在老师们的精神感召和气质的影响下,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理解。这就是“新绘画”的源头与开端。作为潮流的“新绘画”从90年代中期开始明显涌现,正如批评家们看到的,“新绘画”的现象出现在全国不同的城市,这意味着,正是由于80年代的“思想解放”以及现代主义观念的普及,为更多的年轻艺术家提供了认识并实践艺术的基础,他们都在自己的生活与知识语境中将绘画作为新的观念的表达,以致在题材、主题与语言上,形成了各自的特征,这也是为什么“新绘画”不能用语言风格和表现倾向进行简单分类的原因。
基于当代艺术史的研究和作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展示与研究川美“新绘画”历史现象理应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我们邀请了部分毕业于川美(包括附中)并参与了“新绘画”实践的艺术家共同举办《川美:“新绘画”的一代》展览,并邀请了新一代的艺术史研究者撰写《“新绘画”的历史:1990—2010》和编辑《“新绘画”文集》,目的在于将川美与当代艺术做一次历史的梳理。
感谢支持本次展览和文献收集的所有艺术家和同仁,感谢四川美术学院所有的领导以及美术馆的团队。
吕澎
陈可《碧波》 100x100cm 布面油画 2004
陈曦 《烧鹅仔》 200x250cm 布面油画 1994
陈文波 《十字金》450x300cm布面油画 2018
曹敬平《临水之五》140x110cm布面油画2008
俸正杰 《浪漫旅程No.21》 150x190cm 布面油画 1997
郭伟 《人物No.5》 150X120cm 布面丙烯 2014
郭晋 《杂技女孩》 200x200cm布面油画2007
何森 《企图对一个残缺世纪局部的注释》200x350cm布面油画 1989
李继开 《小世界--沉睡与漂浮》145×200cm布面丙烯2007
邱岸雄 《民国风景-黄土高原》 60x80cm布面丙烯 2007
沈小彤 《自画像》40x50cm布面油画 1998
沈娜 《天衢苍阙》350x750cm布面油画2010
吴建军 《身体的图像 No.27》135×200cm 布面油画 2005
忻海洲 《变动No.2》 180x300cm布面丙烯 1999
熊莉钧 《从北京到上海》 200x250cm 布面油画、丙烯 2009
谢南星 《十个自扮像No.7》 150x130cm 布面油画1997
杨述 《美院的风景》 39x54cm 纸本油画 1986
杨冕 《2005年杨冕眼中的标准-丹尼尔》 180x120cmx4布面油画 2005
钟飙 《公元1997》 180x180cm 布面油画1997
赵能智 《表情2004No.21》180x230cm布面油画 2004
张小涛 《溃烂的山水》300x200cm 布面油画2006
来源:四川美术学院
主编:贾安东 余晖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