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历史征程,沧海桑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追忆历史,百年节点,恰逢其时。
听故事,学党史,守初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重庆理工大学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栏目《百年华章颂》,以党的发展历程中重大事件为线索,讲述典型事例、回顾历史人物,带领全校师生一起温故知新,鉴往知来,砥行致远。
第40期
在万里长征中淬火(二)
红军二占遵义城令蒋介石深受刺激,声称要“雪遵义失败之耻”,携夫人宋美龄亲往重庆督战。随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和川、黔、滇、湘等地方军铺天盖地地杀向遵义,南守北攻、形成合围,企图聚歼红军于遵义、鸭溪狭窄地区。毛泽东将计就计、声东击西指挥红军利用桐梓、娄山关、遵义一带有利地形挡住北面来敌,主力则在遵义以西的鸭溪、枫香坝、鲁班场一带机动作战。但随后的鲁班场战役打得并不顺利,为保存实力继续与敌人周旋,1935年3月16日,毛泽东命令红军主力在茅台渡口附近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次挺进川南,又一次摆出了北渡长江的姿态。这是一次有计划的佯动,以调动敌军实现绕道云南、北渡金沙江到四川去的战略意图。红军忽东忽西、神出鬼没,蒋介石完全搞不懂了,他手下的将领也彻底糊涂了,红军到底要干什么。
别说敌军搞不懂,红军队伍内部也议论纷纷,“我们这么转来转去,究竟要到哪里去?”
红军三渡赤水后,蒋介石判断红军转来转去最终还是要北上渡江,他立即电令各路国民党军急进川南、严防死守,欲聚歼红军于古蔺地区。蒋介石称“这次再不歼灭红军,何颜再立于斯世”。此时,毛泽东看到蒋介石已又一次中计,立刻命令红军主力迅速回撤,在二郎滩、太平渡、九溪口四渡赤水一下子把对手闪在身后,从数十万敌军的空隙间穿插急进、强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
红军三渡赤水图
此时,国民党在贵阳的守军只有四个团,贵阳城内乱作一团。其实红军真实的目标是要取道云南,渡过金沙江北上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打贵阳,是为了要把滇军主力调离云南。为此,红军一路猛攻,一度打到离贵阳城二十里的飞机场。这一招吓坏了在贵阳坐镇指挥的蒋介石,他命令守城部队死守贵阳机场,电召滇军孙渡纵队火速赶到贵阳“救驾”。同时找来20名向导,备了12匹好马、两台轿子以便和宋美龄随时逃离。滇军接到命令不得不离开云南,发兵贵阳。毛泽东看到滇军被调出,立即指挥红军改变路线,以每天120里的速度从贵阳和龙里间越过湘黔公路,向云南急进直逼昆明。红军前锋一直抵达距昆明15里处。红军沿路**“打到昆明,活捉龙云”。云南军阀龙云一面向蒋介石求救,一面紧急调集附近各地民团到昆明守城,这正是毛泽东的预期。
此时,滇北各地和金沙江南岸的敌军已被调往昆明,红军因此赢得了渡过金沙江的重要战机。就在龙云部队准备死守昆明的时候,他们发现红军不见了踪影,直到这时,蒋介石才如梦初醒试图拦截,但为时已晚。他的重兵已被红军远远地甩在数百里之外。
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江面宽阔、浪打水急、险滩密布。1935年5月2日,红军总司令朱德下达强渡金沙江的命令,刘伯承率中央军委纵队干部团一部为中路,限于4日前强占皎平渡口。作为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深知如果不能顺利抢占过江渡口,红军就有被追上来的敌人压在深谷里消灭的危险。刘伯承带领队伍,化装成国民党军队接近了渡口,找到两条渡船,立即指挥一个排先过江。接着,在皎平渡口红军又找到了4条船。朱德接到报告后立即命令林彪、彭德怀两个军团向皎平渡口急进。电文称:皎平有船6只,每日夜能渡一万人,但部队必须紧接过渡不得间断。
红军四渡赤水战役
1935年5月3日至9日,大批红军部队挺进到皎平渡口,金沙江上渡船穿梭往来,刘伯承亲自站在江边的大石头上指挥渡江。7个昼夜,6条小木船不停地摆渡,由于国民党军被远远地甩在昆明附近,整个金沙江没有防御,红军部队顺利到达金沙江北岸,渡江行动没有损失一人。
红军全部渡江的第二天,敌人的大队人马赶到了江边,红军早已远走高飞。巧渡金沙江后,红军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至此,红军将士们意识到,毛主席先前四渡赤水河的迂回战打得实在精妙。
四渡赤水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1935年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历时三个多月,转战几千里,经大小战役战斗40余次,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边的企图。至此,党中央和红军扭转了自长征以来最危险的局面,掌握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从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党的战略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
资料来源:
1.纪录片《长征》第四集:战史奇观
组稿:付筱竹
编辑:冉 娜
海报:周嘉雯
校对:李林平
审核:罗鉴益
党委宣传部 党委网络工作部 出品
精彩推荐
阅读之星丨饶撼:于阅读中寻找灿烂的烟火
理工师说 |肖汉光:兴学之本,惟有师范
七夕,寻找藏在重理工的“爱意源头”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