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宝库,蕴含着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对世界独特的见解。”近日,重庆理工大学第五届士继读书月大学生“阅读之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饶撼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他的阅读心得。
与书结缘,打开阅读大门
与阅读的缘分,始于好奇,增于兴趣,终于信仰。饶撼在采访中提到,幼时结缘于《西游记》,首先是为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的那500年的孤独寂寞所感伤;后来是对师徒四人不畏九九八十一难,一往无前只为去西天取得真经的无畏感到震撼;源于对书中精彩纷呈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产生的强烈好奇心,饶撼就这样开启了阅读的奇妙之旅。
他中学时受语文老师的不断熏陶,开始了对阅读的兴趣,沉浸于东野圭吾在《白夜行》《恶意》《解忧杂货店》营造的推理世界中。他在这个世界体验逻辑推理乐趣的同时,也感受到社会的真实现状。
进入大学后,饶撼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深化自己,拓宽自己的视野,对书有了更加广泛的选择。阅读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兴趣,他认为,我们应该心存对社会的责任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阅读。
以书为鉴,凝聚智慧人生
当在采访中被问到印象最深刻的书籍时,饶撼毫不犹豫地回答:“在读过的众多书籍中,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书中这句话让他记忆犹新,他认为人活着是悲惨与幸福交叉的,哪怕是像野草般卑微艰辛,也要坚强地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会有希望;因为只有活着,才不会辜负自己;因为只有活着,才能把荆棘丛生的人生道路走出万丈光芒。
“以书为鉴,凝聚人生智慧。”饶撼表示,《活着》这本书不是为了让我们看到人生将会经历的种种磨难,而真正想让我们看到的是生命的韧性,是底层人民的乐观和坚强,还有生命的本真。让他在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中,能够感受到有人在精神层面上与他同在。
以书会友,畅游书海世界
读书可以让人开阔视野,人生活的范围有限,限制于既定的时间与空间中,如果只能同身边的交谈,那么人的认识是肤浅的,学识是简陋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饶撼在这万里路的征程中,以书会友,共同打造文学盛宴。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饶撼也经常会阅读心理学有关书籍。这其中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想要通过对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学习,找到与同学之间共同的话题,更好地去了解同伴。渐渐地,他也会经常和书友相约咖啡馆,一起探索书中世界的奥秘。
从《乌合之众》的细腻心理,到《三体》的遨游宇宙,最后到各类史诗的丰富情怀。饶撼在书海中拓宽认知、丰富学识、翱翔于智慧的天空,让阅读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书为伴,讲好时代故事
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使具备谋求生存的能力;是为了修炼身心,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为了培养生活的诗意,于平凡中见珍奇。饶撼谈到,“读书不是特定的时代该做的事情,而是每一个时代都应该读书”。古有“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后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古到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饶撼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钻研红岩精神和长征精神。他建议当代青年大学生以书为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光发热,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艰苦奋斗。
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思想在高维空间发生的化学反应,能够碰撞出灿烂的烟花。所以他的阅读进程从未停止,只为寻找出属于自己那抹更绚丽的烟火。
撰稿:李毓曾
编辑:刘 艳
校对:李 爽
审核:罗鉴益徐富霜
党委宣传部 党委网络工作部 出品
精彩推荐
理工师说 |肖汉光:兴学之本,惟有师范
76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七夕,寻找藏在重理工的“爱意源头”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