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感春来,忽而夏至。
想了一千个关于初夏的文案,
都不及这小雏菊花开了来的直白,
夏至夏至,夏日之至,
白昼最长,夜晚最短,
只愿清风送你清凉,
愿你清凉舒适一夏 。
夏至/
SUMMER OF 2021
别名:夏节、夏至节
代表寓意:炎热将至气候特点: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潮湿风俗活动:祭神祀祖、消夏避伏
风俗食物:麦粽、夏至饼
养生:多吃苦味食物,调养精神
夏至/常识
SUMMER OF 2021
夏至,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说到夏至的“至”,《恪遵宪度》中便解释到了有“三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落在了最北的地方——北回归线,夏至因此成了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所得到的太阳的光照和能量,是一年中最足的时候。此后太阳直射点渐渐南移,黑夜渐长,白日渐短。
夏至/三候
SUMMER OF 2021
一候鹿角解:古人认为“麋”属阴“鹿”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感阴气便开始脱落;
二候蝉始鸣:在乡村的夏季,不管哪个时代的人,见到最多的便是蝉了。蝉是大自然中最具灵性的生物,是专为歌唱夏天而来,蝉生于盛阳,感阴而鸣。夏蝉又叫“知了”。雄性的知了也感觉到阴气渐渐要滋生了,就开始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药草,因为在夏日之半生长而得半夏之名。炎热的仲夏里,地下的阴气渐渐开始滋生,喜阴的植物开始萌发。
夏至/ 习俗
SUMMER OF 2021
祭神祀祖: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饮冰:避暑纳凉这件小事,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已被列为了一项重要的“国家大事”来执行。
纳凉: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夏季正是最宜平心静气,修养身心的时候。学一学古人的精神调养法,开阔心胸,使神清气和,便能常如冰雪在心,即使烈日当头也不觉难耐了。
夏至/ 诗与盛夏
SUMMER OF 2021
夏日的烈日骄阳、莲碧荷香一直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对象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夏至时节,天气的变化无常。东岸冷雨如雷,霹雳作响;西岸艳阳高照,炙烤大地,一幅“晴日雨”的浪漫景象便展现在眼前。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子湖畔美景多,让人流连忘返,阳光穿过墨绿色的荷叶,将绿色透出了层次感。夏至的美,不是一池春水般的静谧,而是满池荷花的张扬奔放,生动又热闹。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宋)赵师秀《约客》
夏日,若身在江南,便能邂逅烟雨蒙蒙的黄梅天,烟雨笼罩着家家户户,也滋润着地上的青草生长,引得处处蛙鸣,展现出江南夏夜特有的寂静之美。
夏至将至,遥祝夏安!夏至好时光,奋斗正当时
愿同学们向阳而立,拥抱无限生机!
【大家都在看】
欢迎报考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欢迎报考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我校近期连续召开安稳工作会议 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百日行动工作
出品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网络工作部
制作 大学生记者团
资料来源 央视新闻 北京厚朴中医 大愿法师
编辑排版 谢卓汛
责任编辑 王优
审核杨堃
欢迎大家投稿原创文章或自己的看法观点
投稿邮箱:xcb@cque.edu.cn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