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高校招聘教师、师德考评、教师教学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师德考核合格才能取得教师资格、坚决破除论文“SCI至上”……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意见》都提出了哪些举措?聚焦高校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教育部新年第一场发布会主题,《指导意见》此刻出台有着怎样的深意?加强工作指导、做好典型引路、推进《指导意见》落实落细,相关部门下一步需如何努力?
1月31日,中国教育电视台《长安街》栏目播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再出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受邀为大家深度解读《指导意见》。(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观看相关视频)
2021年1月27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这是十八大以来第一个全面系统部署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文件强调了4个方面的内容。
01
强调把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明确提出推进常态化师德培育涵养,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达到一定学时、考核合格方可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并上岗任教。与此同时,意见还特别提出,要强化高校教师“四史”教育,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明确制度化要求,在一定周期内做到全员全覆盖,引导广大教师厚植信念情怀。并要求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
02
强调把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
意见要求完善高校教师聘用机制,充分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政府各有关部门不统一组织高校人员聘用考试,简化进人程序。高校根据有关规定和办学实际需要,自主制定教师聘用条件,自主公开招聘教师。不得将毕业院校、出国(境)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和论文、专利等作为限制性条件。同时,加快高校教师编制岗位管理改革。实施岗位聘期制管理,进一步探索准聘与长聘相结合等管理方式,落实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聘用机制。
03
强调把细化落实教师评价改革作为关键路径
突出质量导向,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坚决扭转轻教学、轻育人等倾向,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弊病。此外,破除论文“SCI至上”。规范高等学校SCI等论文相关指标使用,坚决摒弃“以刊评文”。同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强化教学业绩和教书育人实效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将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
04
强调把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作为基本要求
意见提出,要完善教师发展培训制度。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完善教师发展培训制度、保障制度、激励制度和督导制度。同时,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支持。鼓励高校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数量,作为补充师资的重要来源。建立青年教师多元补充机制。鼓励高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大胆使用。用多种方式切实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
来源 |中国教育电视台《长安街》栏目
新闻中心出品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