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犯错后,孙俪这么做,微博瞬间炸裂!

北京京翰教育,艺考

北京京翰教育

2020-6-30 20:32:37 文/饶阳 图/何磊

关注

京翰教育

作者丨北溟来源 | 男孩派原创

如果孩子背着你偷偷玩游戏,你会不会发火?

如果破坏你们事先的约定,你会不会责骂他?

前几天,孙俪在微博上晒出了一段话,引来7万网友的点赞。

原来孙俪和儿子等等之间有个约定:周一到周五不能玩电子游戏。

这天下午,等等看妈妈不在家,没忍住,打了一会儿游戏。

等等向孙俪承认了错误,然后忐忑不安地说,希望妈妈不要说他。

令人意外的是,孙俪没有不悦,更没有发火,而是因为等等的诚实,奖励他再玩20分钟。

等等听后惊呆了,开心得不得了……

京翰教育

有人留言感慨:“一般的家庭就算主动承认错误,也会被骂吧,何况是奖励。”

孩子犯了错,很多父母,总是忍不住会责骂孩子,他们认为通过这种威慑,孩子才能长记性。

其实,很多孩子犯错后,当下就能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他们还会产生自责、害怕、慌乱等情绪。

如果父母指责孩子的错误,孩子就会把精力放在隐瞒、掩饰错误上;而当父母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反而会把精力放在改正错误上。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批评(惩罚)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

父母对孩子犯错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京翰教育

允许孩子犯错,孩子才能学会更多

探索周边世界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探索的过程,难免伴随着各种大大小小的错误。

《优质父母教养指南》书中写道:

孩子看上去是犯错误,实际上,那是他们自我探索结果,或是想要满足自己短浅的欲望和需求。

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是在学习成长。

前段时间,连发2篇Nature,22岁解决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的“天才少年”曹原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谁知道,如此优秀的曹原小时候却是个“不省心”的孩子。

京翰教育

从小,曹原就非常顽皮,根本停不下来:

在大人说话时插嘴、老师上课时顶嘴;

为了看教室里的桌子椅子是什么构造,二话不说就把它们全拆了;

做实验时,发现硝酸银太贵,把银镯子丢到买来的硝酸里,偷偷合成…

在一般家长的眼中,这样调皮捣蛋的孩子,需要严加管教,拖过来一顿胖揍才是。

幸运的是,曹原的父母并没有发脾气,他们发现儿子很有科研好奇心,觉得这是好事,就购置来化学、物理实验仪器,为他在家里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

在父母的包容和引导下,曹原展示出了过人的灵气和天赋,只用了两年时间,他就把初中、高中的课都读完了,14岁时,以理科669分的成绩考上了中科大。

试想,如果曹原的父母,因为他儿时的“搞破坏”,警告他以后再也不许这么干了,他还会有现在的成就吗?

正是父母对待犯错的态度,让曹原从小就勇于尝试,懂得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2-3岁开始,孩子的思维方式发展到了直观行动。

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就是尝试错误。

孩子尝试错误,就像是在生活里做实验,总结出的自己的经验。

那些在成人眼里错误的动作,是孩子进行思考的有效途径。

每一个人都会犯错,孩子更是需要通过犯错来不断学习。

聪明的父母,善于利用机会,让孩子的错误变得有意义。

京翰教育

京翰教育

给孩子面子,别让他当众面对自己的错误

中国有一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

这种观点认为,当着别人的面斥责孩子,既能体现“家教”的严谨,又能让孩子马上知错能改。

殊不知,孩子虽小,他也有自己的尊严。

被当众批评的孩子,记住的可能不是教训,而是数年如一日,难以磨灭的羞耻感。

知乎上网友曾讲述了她的经历:

小时候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咬指甲,妈妈都要拿这件事嘲笑她,不管是出门碰到熟人还是家中来客人,为了控制自己不去咬指甲,她就不停地剪手指,十个指头伤痕累累,

有一次,带同学回家吃饭,妈妈在饭桌上,不停地批评她,从那以后,再不敢带任何朋友回家。

期末考试考砸了,妈妈就在新年里,当着亲戚们的面说:“考那么点分,我看你这辈子能有什么出息!“

一次犯错,爸爸把她关在大门外,邻居上下楼,总会取笑一番……

从读初中起,她就申请住校,不愿回家。虽然对父母谈不上恨,却总想逃得远远的。

痛苦不堪的她,曾经离家出走,父母完全不理解,诧异地问:“你做错了,我们还不能说吗?”

孩子犯错,不可怕。

可怕的是,孩子想要的是尊重和理解,得到的却依然是质疑和嘲讽。

当众批评孩子,毁掉的不仅是亲子关系,还有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也会更小心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

要面子的孩子,才会明事理、知对错。

我们可以批评指正孩子,但是一定要注意场合,别忘了给孩子留点体面。

无论孩子多小,都要尊重他。

这份尊重,会内化为孩子自信的力量,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行走世界的能力。

京翰教育

京翰教育

相信孩子,倾听他的解释

朋友曾跟我说过她的亲身经历:

小学的时候,她成绩很好,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五年级时,有一次,她偷东西,被老师知道后,给她父母打了电话。

妈妈知道后,怒不可遏,当着老师的面斥责她:“你怎么会做这种事,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还顺手捡起地上的扫把狠狠地揍了她一顿,一边揍一边说:“看你下次还敢不敢”

本来她想告诉妈妈,因为那个同学先偷了她的东西,她才去偷同学的。

可是,妈妈一上来什么都不问,直接又打又骂,吓得她也不敢辩解了。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偷东西的新闻,妈妈都会不自觉地看向她。

甚至,家里什么东西一时找不到,妈妈也怀疑是她偷的。

她也总觉得别人都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习惯性地低着头看人,学习成绩从此变得一落千丈,最后连高中都没考上。

孩子犯错后,会陷入到自我价值感缺失的挫败感里。

而父母不信任的态度,则会加重这种挫败感,让孩子变得极度不自信。

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实验表明,你发自内心地相信、认同孩子,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那孩子就真的会在这种正向反馈中,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孩子的内心是敏感的。当他感觉到被信任,便会愿意付出行动,朝着更好的自己努力。

不被信任的孩子,容易自暴自弃,在改正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所以,当你的孩子做了“坏事”,请不要急着去批评和否定他,请先相信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聆听一下孩子的心里话。

京翰教育

京翰教育

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犯错是一门必修课,而父母则是这门必修课的责任老师。

孩子能否顺利过关,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对待错误。

著名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说: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以控制为目的的惩罚教育,只会激发出孩子更强烈的反抗。

以成长为目的的爱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在犯错中懂得责任和担当。

愿我们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温暖的陪伴者,陪他们一起自信向前,不惧风雨,无畏艰险。

*本文系男孩派原创,我家有男孩,成长交流平台,200万精英家长都已关注我们。

京翰教育

戳下方“阅读原文”领取课程

↓↓↓京翰教育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文化课-北京京翰教育-儿子犯错后,孙俪这么做,微博瞬间炸裂!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