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感觉和未来的自己毫无关联,就会忽略自己行为的后果。相反,如果我们觉得和未来的自己关系紧密,就会保护自己不被最糟糕的冲动所伤。”
——凯利麦格尼格尔,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自控制力》作者
“测量一个人的力量的大小,应看他的自制力如何。”
——但丁,意大利中世纪诗人
疫情期间,很多家长都向我们的老师反映过这样一个情况:孩子说是说自己能上网课主动学习,但是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一个不留神,孩子就跑去打电子游戏了。到底要怎样,才能管教好孩子,把他们的关注点从游戏拉到学习上?
据调查,疫情期间,《王者荣耀》的日活跃用户数量峰值达到了1.5亿,《和平精英》则达到了1亿,创下历史的新高!更有甚者,有的孩子网课期间,不闭麦就打起了游戏,给同一时间在上课的老师和同学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到底游戏有着什么样的魔力如此抓人?我们有没有办法将学生导回用心学习的正途呢?
(一)“行为上瘾”正在不断透支着孩子的生命
在过去,我们提起“上瘾”,一般都是指抽烟、酗酒、吸毒的不良行为,但是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上瘾”的行为已经不限于以往烟酒毒这样的“物质上瘾”,还有迷恋电子游戏、不断刷微信、熬夜追剧、准点追番这样的“行为上瘾”。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如果长期面对着电子屏幕,长大后极有可能会对正常的社交、学习、工作、运动不再感兴趣,造成大脑的永久性损伤。
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时代的发展必然会造就电子科技的进步,科技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现在游戏行业和娱乐行业的技术开发都在推动着行为上瘾,造成了我们觉得好像从小到大的时间都被电子产品打碎了。
微软曾经做过一个调查,2000年的时候成年人的注意力幅度是12秒,但是到了2013年(也即IPhone和IPad等电子产品面世以后),成年人的注意力幅度下降到了8秒,注意力幅度整整下降了1/3!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的《头号玩家》是否会成为未来的现实?
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能观察到信息时代背景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很无奈的不利现象,按照性质的从弱到强,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01
强制游戏
如果我不和其他同学一起打游戏的话,我就融入不进去同龄人的团体里面了。简单来说,就是长期在不良环境浸泡,会造成孩子的不良行为。
02
忽略现实
长期沉迷电子游戏,使得孩子对现实生活的客观规律越来越陌生。
03
不良思想
电子游戏充斥着暴力、恐怖、恋爱等成人内容,如果孩子不理智地通过电子游戏认识现实世界,会导致很多早熟行为甚至违法行为的出现。
04
游戏成瘾
孩子的自制力是非常弱的,他们对于好坏的判断往往弱于他们开不开心、爽不爽快的感受。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家长和老师对游戏不加制止的话,这种追逐爽快的猎奇心理可能会使他们走入一条“瘾君子”的道路。
此外,家长还需要明白一点,孩子如果出现游戏成瘾的行为,可能暗示着孩子在遭受着心理层面的压力和痛苦(比如这段时间会不会有考试压力大的现象?被同学欺负的现象?家庭邻里不和谐的现象?早恋感情受挫的现象?),他们需要用电子游戏来麻痹自己。
(二)为什么游戏会导致孩子上瘾?
认识到不当地玩游戏会导致的恶果后,我们再来了解下游戏里面有什么陷阱吸引着孩子一步一步走进去却不自知。
01
诱人目标
很多的游戏都给玩家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当玩家在接近完成目标的时候,会变得盲目而疯狂。因为在完成目标的那一刻,他们会认为自己取得了里程碑一般的成就感。
02
积极评价
每个人对喜欢别人给自己一些积极的评价,当玩家看到游戏里面自己的金币蹭蹭蹭地往上涨,排名蹭蹭蹭地往上涨,系统给自己打出A+评分的时候,他们会非常地兴奋、自信。
03
不断进步
在现实环境中,如果要学习很精细的科学以及很晦涩的文化,可能要耗费很大的精力才能被人表扬,才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但是在游戏中不停地刷刷刷,等级一点一点地上升、装备一点一点地升级,那种进步的感觉就出来了。
04
挑战难度
很多游戏设置了阶梯状的难度,玩家在玩了简单的关卡后,又会想一步一步冲刺更难的关卡。
05
蔡格尼克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而游戏很好地抓住了玩家的蔡格尼克记忆效应,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剧情点长期勾住玩家的注意力。
06
社会互动
常见于现在广受学生群体追捧的《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守护遗迹》、《魔兽争霸》、《和平使者》等游戏,玩家在游玩过程中有大量和其他玩家的互动,带来一种游戏社交的体验。
写到这里,我想问各位读者一句,看起来游戏带给我们自信心、成就感、兴奋感、互动感,但是虚拟环境赋予我们的感受,真的真实吗?
(三)通过健全的生活方式远离游戏
生活中,除了游戏能够给我们带来看似良好的体验感,还有很多现实环境中的活动能赋予我们健康的感受和发展。
01
亲近自然
虽然亲近自然在现在疫情时期看来有点不太现实,但是疫情过后可以慢慢培养这种习惯。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群小孩集中到一个郊外的夏令营里,一周内严禁他们使用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只能进行户外活动。结果一周以后,孩子们之间的社交质量提高了很多,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社交能力以及解读陌生人情绪的能力比参加夏令营之前提高了很多。
用好习惯、好环境代替坏习惯、坏环境是远离游戏最好的方法,让孩子浸泡在很少会触碰到电子产品的环境,肯定会比天天打游戏、看电脑、看手机、看电视要好。
02
线下沟通
微信看似节省了家长很大的沟通成本,游戏和电视看似节省了家长很大的管理成本,但是实际上,面对面地沟通才能最有效地提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孩子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家长身上学来的,如果家长能够和孩子良好沟通的话,也能赋予孩子很大的情感力量,这种力量甚至是超过游戏的诱惑的。当然了,错误的沟通方式,也会有造成孩子赌气打游戏的可能性。所以要想孩子好的话,家长们也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
03
限制时间
必要的强制性手段还是要有的,强行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能够让孩子懂得使用电子产品的边界感在哪里。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懂得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的边界感,比起让孩子重度沉迷游戏后,再帮他纠正习惯,要容易得多。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管理后,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积极地自主管理自己的时间,然后家长作为一个监督者的身份参与进来,赋予孩子更大的独立性。
04
合理使用
如果有些时候、有些场合,孩子无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电子产品、会接触到游戏,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合理地玩游戏呢?
家长要引导孩子将他们在游戏里面看到的东西与现实环境的实际情景联系起来,不要困在电子产品的虚拟世界里面,这样看待事物的眼光能更加现实一点,孩子的注意力也能相对分散在对现实的思考中。
05
详细面谈
针对已经对游戏重度成瘾的孩子,建议家长可以安排班主任或者学校的心理老师与他们进行详细的面谈,让专业人士帮助孩子认识清楚游戏的问题。
联系方式
育德校区:丰乐路20号105铺,0750-3914180
丰乐校区:丰乐路18号2层,0750-3935185
半岛校区:富华路天骄半岛帝江幢105号,0750-3338408
阳江校区:阳江市江城区东门南路135号,0662-3279089
尚竞校区:丰乐路22号2楼,0750-3906815
新会校区:新会创新花园5座104铺,0750-6616203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